把心放在路上 把路放在心上——记江门市台山公路局汶村养护中心副主任李伟业
栏目:基层动态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9/11 08:51 

    李伟业是江门市台山公路局汶村养护中心副主任。
    这个被同事昵称为“阿黑”的憨厚汉子,没有特别惊天动地的事迹,却在平凡的工作中演绎着不平凡的故事。


    以路为业,汗水谱写养护歌
    1982年,李伟业初中毕业后选择了一份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工作——养护工。那时候,很多人都带着一种歧视的眼光看待养护工,觉得这是一份有苦又累而且没有前途的职业。对这一切,李伟业犹豫过,也曾想过打退堂鼓。在一份自我介绍中,李伟业如此写道:“1982年11月20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当我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去道班的路,就意识到人生第一步的开始。那时候,道班所在边远的山区,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面对眼前的一切,当时,我曾想过放弃,在经过几个不眠之夜之后,最终还是坚定地留下来。”
从此,李伟业就默默守护在台山的公路上,把自己的青春和才智都献给了公路养护事业。从临工到养护中心副主任,一步一步成长,他凭着对公路事业的满腔热情和执着追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留下了一串串努力奋斗、辛勤工作的汗水和足迹。 
    2003年,李伟业时任台山公路局那扶道班班长。当年7月24日,强台风“伊布都”正面袭击台山,风速达每秒45米的台风、倾盆的暴雨、300年一遇的暴潮、夹杂着冰雹的龙卷风,一起无情地袭击了台山多个地区,特别是沿海各镇。那扶班管养路段公路树80%被台风折断拦路,加上海潮超越警戒线2米多,那扶圩至五拱桥路段浸水达1.2米。
    “灾情就是命令”,23日起李伟业就接到防御台风紧急通知,正不顾强风暴雨,带领全班人员日夜值班巡路抢险,疏通受阻车辆。为加快清理路障,确保公路畅通,他一方面组织人员在各积水路段前放置指示牌及导向牌,指导车辆绕路,避开积水路段,安全前行;另一方面,由于路树倒伏严重、广告牌倒塌数量多,单用铲车对其无法完全清理,李伟业又带领工友们另外用油锯、绳索等进行人力清障,组织人员对水沟、涵洞口的断枝残叶进行清理,保证排水畅通。从一个受灾路段到另一个受灾路段,无论是塌方泥土还是残枝断叶,甚至是看不清脚下淹至胸口的水位,李伟业和同事们一直奋战在抢险现场,直到排除险情,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三十年的岁月匆匆,不管职位如何,李伟业总是以高度负责、无私奉献的精神,奋战在台山这个公路等级相对较低、线路长,加上位于沿海地区,每年都要遭遇几次强劲台风的袭击,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水毁等现象的公路第一线。从每天早晨和其他的养护工人们一起出门开始,清水沟、扫路面、修路肩、剪路草、护路树……每天都是这样,从太阳冉冉升起忙碌到太阳徐徐下山 ,不论严寒酷暑,日晒雨淋,“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地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2001年进行养护体制改革,台山公路局原来的26个道班撤并成为5个养护中心;2004年,李伟业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当上了汶村养护中心副主任。无论是那扶道班还是汶村养护中心,都位处台山市边陲地区,离市区一百多公里。多年来,李伟业都把与家人团聚的时光默默奉献给了他心爱的公路和班房。


    技术创新,知识化为生产力
    在汶村中心内,除了停放整齐的作业机械,明晰的图表,齐全的资料外,你还可能在某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看到一些零零散散的机械部件。这些是什么?中心的员工会很自豪地对你说:“这是我们李主任的宝贝!”
    李伟业是一个爱动手、爱琢磨的人,从刚进公路养护这个行业时起,对道班里放着的各种养护机械,他总是会好奇地摸索一番。若果有机械报废了,他总会动手把它拆一拆,看看构造原理是如何,看看那些零件能不能让他组装点什么用在公路养护上。
    长期的基层一线工作经历让李伟业明白:只有创新公路养护技术,提高效能,才能减轻工人的劳累;而作为一个养护工人,自己的文化水平着实不够,不努力学习就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为此,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报读了中专和大专,看到对自己有利于养护或自己近期琢磨的机械有关的书本和资料,即便是自己掏腰包也要把它买下来。由于白天养护工作忙,多年来,他基本上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和实践,一直为“创新”努力着。在那扶道班做班长时,他就结合工作的实际和需要,先后“创造发明”了公路边线铡草装置、沥青灌缝器、牵引式吹风机等机械应用于养护上,这些机械的使用不但减少了成本和劳动力,而且还提高了养护质量。
    2010年,某局养护工人在修剪路肩草时发生较大的意外事故,这一事件深深触动了李伟业的“创新”神经。在那以后,每逢到修剪路肩草的日子,他就特别留意。通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他发现同事们背负着十几斤重的剪草机作业时,总是修剪一段路后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他发现机器快速旋转时常常激起石渣杂物,一些同事经常被飞起的玻璃或碎石伤到;他还发现在草木茂盛生长的季节,一条路段地修剪下来,常常是最后的路段剪好了前面路段的草又长上来。
    “如果有台剪草机像汽车那样开过就能把草剪干净那就好了。”
    “黑哥,你以前做的那台公路边线铡草装置能不能改良下呀。”
    同事们的话和自己观察到的细节引发了共鸣,李伟业想:如果我能做出一台能行走、效率高、安全性能强的机械剪草机,那该多好啊!
    说干就干,他立即开始构思设计并付之行动。虽然没学过机械设计与制造,但凭着几十年养护经验,在工作时针对性对各种路型、路肩进行现场观察,对路肩高、低、宽和杂草生长过程进一步了解后,结合自己以前创新的机械时积累下来的经验,李伟业确定了外观、工艺、性能等方面的思路,开始了对部分零件的取购、加工。
    在液压功能安装期间,李伟业拆了一遍又一遍,不断更换思考角度都无法取得自己想要的效果,为了找出原因,他上网查了很多资料,请教机修店师傅,终于调整好了方向。在传动系统设计时,面对功率大、传动比大的情况,李伟业多番试验都无法找到理想的提速装置,思路仿佛又进了一个死胡同。怎样办呢?很长的一段时间,李伟业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一次周末回家,儿子拿着一个齿轮玩具让他修,拆开后,看着相互咬合的几个齿轮,他脑中闪过了一个念头:用齿轮来调整行不行?经多方调试和计算,最终选定了用皮带轮作为传动带子,用大小轮比例来调整出理想的转速。
    2012年的江门市的年终路检上,这台剪草机终于亮相了:它是利用旧机械——旧四轮牵引车和旧微型履带装载车的液压泵和发动机组改装成的,其运作原理是通过小四轮拖拉机带动加装的液压系统灵活操控剪草盘;为了方便司机操作,驾驶室中安装了控制刀架升降的开关,刀架高度可按路面高低来调节,且剪草机刀架长一米,正好与路肩宽度相同,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收起,刀片更换方便;为了有效避免类似于背负式剪草机在作业过程中杂物或刀片飞出打到自己或行人的安全隐患,刀架的内侧和后边还装有防护罩。经测试,这台剪草的功效相当于30人一天的工作量,且成本低廉——每剪草1千米仅耗油0.3升。”
    李伟业情系公路,技术创新, 把自己的心血都倾注在公路养护工作上,树立新时期公路人“把心放在路上,把路放在心上”的全新形象。(谢霭云 李丽慈)


审编:邝研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