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上川岛气象站
是一个建在山顶上的
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
创建于1957年
是广东省唯一的三类艰苦台站
在这里
有一个人坚守海岛40年
风雨无阻看云识天象
只为按时按质精准测报
每一次气象预报
40年来,杨万基一直投身于上川岛气象站的工作中,每天都会在气象站周围巡视一番。周华东摄
近日
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在21:00
《社会纵横》栏目播出
《杨万基:
扎根海岛气象站 追风逐雨40年》
用10分钟报道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杨万基扎根海岛40年
坚守“方丈之地能测万千气象,
片纸支笔可告百姓风雨”人生信念
背后的故事
10:0
10月12日至14日
受今年第18号台风“圆规”影响
广东沿岸遭受暴雨大风天气
在江门市上川岛气象站
画面中
测报员们正冒着台风“圆规”带来的风雨
在观测场中作业
冲在最前面的是
上川岛气象站的党支部书记、站长杨万基
由于观测场就在海边
一不小心有可能被大风刮到海里
但杨万基和其他两名同事
硬是在这“风口浪尖”上
坚持完成了观测任务
当记者问起
风雨这么大真的没有惧怕过?
杨万基回答道
只要人吹不进海里就没有关系
因为气象预报要的是及时、准确
早测、迟测、误报、缺报
都是大忌
1981年,高中刚毕业的杨万基
就开启了他的风雨观测路
来到上川岛气象站做了一名测报员
起初岛上的条件十分艰苦
“蛇多马路少,台风时常扰
飞鸟不做窝,人们不上岛”
加之
上川岛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
使上川岛气象站
成了广东省三类艰苦台站
杨万基告诉记者
特别台风来的时候
因为风太大了
要三个人上来
一个人打开百叶箱
一个人用雨衣挡住
另一个人读数据
一边读一边记录气象数据
另外到夏天的时候
经常打开百叶箱见到好多蛇在这里
还要和蛇斗智斗勇
这位把过往艰苦岁月
都描述得风轻云淡的老党员
很难想象当初
同一批进来的同事
只有他一直留到了现在
然而,他也坦言
面对当时待遇差、条件苦、任务重
身边不少同事都选择离开
但他最终还是顶住了诱惑
坚守着那份责任与担当
杨万基说
这些东西肯定要有人来干
人人都跑去做生意
那这里的天气预报谁来做
谁给航运做预警?
所以还是自己留下来
随着上川岛旅游业的高速发展
上川岛气象站
在2014年被升格为国家基准气候站
每次台风期间的天气会商
杨万基和同事随时准备好
接受中央气象台、省气象台专家的询问
不管是刮风下雨
还是电闪雷鸣
都没有迟发漏发过一份气象电报
杨万基回忆道
2018年7月的某一天
上川岛持续出现了8级以上的大风天气
当时航线停运
岛上滞留了7000多名旅客
从15日下午开始
与市气象台建立会商
并保持和山咀港务局沟通
逐个小时发布海域的大风天气预报
经过多次的会商沟通
杨万基和他们的团队经过一夜奋战
终于定了17日的12时
为准确复航时间
滞留旅客加上岛上的居民共7000多人
全部顺利离岛
经过几代气象人的努力
上川岛气象站已发展成为
一个具有多种现代化装备和管理完善
的海岛气象站
尽管工作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但杨万基认为
艰苦奋斗做好气象事业的初心不能变
接班人嘛
因为在海岛,还是偏远的海岛
招人来干活也是挺不容易的
还是希望他们能干一行,专一行
年轻人最忌好高骛远
耐不住寂寞
对于40年来从事气象工作
杨万基坦言常年驻岛坚守一线
让他没有尽到丈夫、父亲最大的职责
心怀遗憾和愧疚
但同时他也坚信
舍小家方能为大家
我守的并不是一个海岛气象站
而是气象服务抵达的千千万万个家庭
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
生存得有价值
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
要用自己的力量
为他人、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
扎根海岛40载
作为一名党员的杨万基
始终坚持为民办实事的初心
他把奉献精神、工作责任
与人生价值紧密相联
在单调的气象观测生涯中
坚守“方丈之地能测万千气象
片纸支笔可告百姓风雨”的人生信念
在艰苦环境中
不断创造不凡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