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栏目导航
讲文明树新风
核心价值观
诚信宣传教育
法治宣传教育
先进模范学习宣传
传统节日
“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
文明旅游正面引导和反面曝光
文明乡风
江门台山:五大行动见实效,文明乡风拂面来
时间:2024-09-25 16:11

来源:南方日报

在江门台山,当端芬镇海阳村银信博物馆开门迎客时,都斛镇大纲村的“粤书吧”变得热闹起来,古树环绕的赤溪镇护岭村党群服务中心也陆续迎来休闲学习的村民。如今,村美民富产业旺成了台山农村的“形”,书香浓、邻里睦、乡风淳成了台山农村的“魂”。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乡村,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尤为重要。去年11月以来,台山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百千万工程”要求,开展村庄清洁、农房风貌品质提升、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奋力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乡村,让乡村气象更新、农民日子更美。

 

“美颜模式”刷新“乡村颜值”

“村里的环境大变样,比以前干净好看,游客也越来越多!”像台城桂水村村民李洁芳一样,这几年,台山不少村民都发现,村子的“颜值”更高了。群众的感受,正是台山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和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的最有力说明。

人居环境更“靓丽”,群众生活才更有“品位”。台山通过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以治理村庄垃圾、厕所、污水、“三线”、乱搭乱建等环境卫生问题为重点,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台山所有行政村均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村庄保洁覆盖面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100%。

农房管控“小切口”,带来镇村面貌“大变化”。台山结合各级文明村镇的生态、历史、文化特色,加强农房规划管控,推广建设绿色农房,有效推进农房特色风貌建设。

村子净了,房子美了,“旅游饭”越吃越香了。台山扎实推进文旅特色村镇建设行动,培育起农文旅融合新业态,以网红经济助力农村网络文明建设,有效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发展。今年,广海镇鲲鹏村、都斛镇东滘村获评2024年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文明台山”微信公众号入选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文明+”矩阵新媒体典型案例。

 

文化新空间遍布乡野

海宴镇五丰村是归侨文化最浓郁的台山侨村,其村史馆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归侨文化博物馆——台山市南洋归侨文化博物馆,常年吸引大量游客打卡。

台山市南洋归侨文化博物馆是台山充分利用旧建筑等闲置资源打造村史馆的一个缩影,更是台山持续优化乡村文化空间的生动实践。近些年,台山着力加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管理和使用,全力推进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身有所栖、心有所寄”。

近年来,台山市的文化阵地实现“一镇一所一站,一村一站一屋”,实现县、镇、村三级全覆盖。全市17个镇(街)均建立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让基层分馆和服务点周边的群众均能享受总馆优势资源。

丰富的侨乡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成为特色IP。李凌生平事迹展、西村革命烈士公园、台山滨海松苑等红色教育基地免费向群众开放,让传承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红色旅游紧密结合,让红色血脉世代相传。

一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在村民身边的同时,党的创新理论也“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台山,街道社区、田间地头经常可见“红色讲堂”“党史故事我来讲”等传承红色基因志愿宣讲活动。

 

移风易俗焕发文明气象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台山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立足侨乡特色,多管齐下,从规范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推进婚俗改革、建设长者饭堂等方面因地制宜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大力培育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乡村文化。

村规民约“更接地气”。全市村(社区)将党的理论、自治法治德治精神、乡村振兴要求、文明村镇创建、积分制等内容纳入新时代村规民约。

红白理事会“畅通脉络”。全市行政村均成立红白理事会,相关章程、制度、职责等统一上墙,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婚俗改革“为爱减负”。台山积极探索婚俗改革新举措,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价值取向,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打造各具特色的婚俗改革品牌。

长者食堂“暖心暖胃”。全市共有20间长者饭堂有效运行,实现每镇(街)至少一家长者食堂,基本满足老人在长者饭堂的就餐需求和就近就便用餐需求。

 

台城桂水村:四季花开,客似云来

这个夏天,台山市台城街道桂水村再次成为“顶流网红”,五湖四海的游客到村中拍照打卡。

在桂水村,一年四季都有好风景。这两年,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桂水村立足“以桂为味、以水为美”的生态休闲旅游定位,全面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让八方游客慕名而来。2023年,桂水村吸引游客超40万人次,同比增长72.83%。

桂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伟强介绍,村中形成“春赏花、夏听荷、秋观稻、冬闻桂”全季轮换模式,以四季花海串联名人故居、乡村书塾等侨村建筑。围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桂水村还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成休闲公园、文体广场,活化提升49间农房,精品修复龙兴书室、隔凹书屋等侨村书屋,建成“悦读馆”“粤书吧”、广东音乐训练基地、流金岁月影视馆等。

护出环境美,才能引得游客长久来。桂水村以每月15日“村庄清洁日”为抓手,常态化推进“三清一改”,发动驻点团队党员干部、村民、志愿者等集中清理村内房前屋后、道路沿线、村塘等区域散落垃圾。

值得一提的是,村民“积分制”让桂水村焕发文明新气象。桂水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志鹏介绍,桂水村将乡村治理、平安建设、绿美建设、家庭美德等多个标准纳入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细则中,村民参与村庄清洁、绿植养护等活动可获得相应积分,并凭借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特色农产品。

多方合力之下,桂水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美丽乡村”“广东省卫生村”等称号,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住在这样的绿美村庄中,68岁的村民李光强乐开了花,他感慨:“村里的花越来越多,树越种越多,整条村都大变样。”

2024年9月25日.png 

台山市广海镇举办“舞出精彩人生 共享文明生活”广场舞大赛。台山市文明办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