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
文学的风,又吹到了江门台山川岛。
11月9日至10日,上川岛迎来一批特别的客人——茅盾文学奖得主刘斯奋、《远道苍苍》作者刘怀宇、江门市作协主席张启雄和多位台山本土作家。他们受到台山市委宣传部的邀请,在椰风海韵中开启一场为期两天的书香之旅。
远离都市的宁静岛屿之上,迤逦的风景、厚重的文化和有趣的灵魂相遇,碰撞出无限火花。
刘斯奋(左二)、刘怀宇(左一)和张启雄(右一)交流文学创作心得。南方+ 叶芷晴 拍摄
初秋的南国海岛暑气渐消。飞沙滩树影婆娑,水澈沙白。一片碧蓝延伸到遥远的地平线,与天空相接,望不到尽头。沙滩两边青山相抱,怪石相拥,远处山上的风车缓缓转动。身置依山傍海的水月山房民宿中,文坛名家将这些景色尽收眼底。
抬眼看海,低眉读书。民宿大厅的书架上,名家作品琳琅满目,刘斯奋的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摆在了显眼位置。这本书荣获全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刘斯奋是广东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此项殊荣的作家。
在水月山房,刘斯奋泼墨挥毫,潇洒写下“飞沙碧海忆春山——五十二年后重游川岛”
刘斯奋(右一)不仅是知名作家,更是资深书法家。 南方+ 叶芷晴 拍摄
原来,这是刘斯奋第二次来川岛,上一次是在52年前,青春年少的他在台山烽火角农场围海造田,其间曾造访川岛。不过当时的川岛是部队驻地,尚未开发为旅游景区,上岛的路程也艰难许多。
如今重游故地,美景尽在眼前,往事涌上心头,刘斯奋文意大发,于是现场挥毫,为川岛写下墨宝。他感慨:“这几十年来,川岛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中国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
刘斯奋(左二)为川岛留墨。 南方+ 叶芷晴 拍摄
刘怀宇则是第一次来川岛,但她“早已‘神游’川岛”。
作为台山籍华裔作家,刘怀宇有不少来自台山的亲朋好友,因此她早听说川岛的美丽风光。在她的作品《远道苍苍》中,就有一段发生在川岛的剧情——主人公陈宜禧的儿子秀宗带着暗恋的姑娘玫瑰,在岛上看红树林、看海丝遗址、看群鹰归山,两人在一场暴风雨中相互确认心意。
亲身来到川岛,刘怀宇充满期待。“东方夏威夷”的风光正如她听说的那般美丽,大海却比她想象中更加雄浑。在广东台山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中,她深入了解台山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与故事,感受台山海丝文化的风情和魅力。
叶娉云(左二)、刘怀宇(左三)、黄春燕(右一)在海丝博物馆了解台山海丝文化。 南方+ 叶芷晴 拍摄
“这里的风景真的很像夏威夷。”刘怀宇说,但相比夏威夷,川岛很有东方特色,中西文明多年前就在这里碰撞,逐步孕育发展了深厚的海丝文化。
张启雄和同行的数位台山本土作家,对川岛熟悉得多。张启雄说,他多次游访川岛,也有多位川岛好友,对川岛很有感情,因此还创作了文章《川岛印象》。
在上川岛,文坛名家或听涛踏浪,或遍访古迹,或围坐谈笑,文学创作是他们聊得最多的话题。
水月山房内,书页徐徐翻动,岑向权和刘斯奋的讨论声不断。岑向权是地道的台山人,尤其擅长乡土文学作品创作,他很珍惜与刘斯奋交流的机会。
岑向权的小说《台山排球故事》将台山排球的发展历史娓娓道来,得到刘斯奋的肯定。交谈中,刘斯奋表示,台山是“排球之乡”,有传统、有积累、有群众基础,台山近期举办的排球比赛有助于弘扬好排球文化。
刘斯奋(左一)和岑向权(右一)相互签名赠书。 南方+ 叶芷晴 拍摄
除了岑向权,刘斯奋还在川岛认识了很多对本土文学创作怀有热情的新朋友。“我跟他们分享了自己创作的心得体会,也了解到他们的创作成果,很受启发。”刘斯奋说。
海风拂动,白浪翻涌。在飞沙滩,刘怀宇遇到了台山市作家协会主席叶娉云。一位是以台山著名华侨陈宜禧为原型创作小说《远道苍苍》的美籍作家,一位是在台山土生土长的资深创作者,两人谈起创作、聊起侨乡时倾盖如故。
刘怀宇(左一)和叶娉云(右一)在飞沙滩交流创作心得。 南方+ 叶芷晴 拍摄
“叶老师是一位美丽、温婉、坚韧的台山女性,我和她聊得很开心,对她的作品有了更深了解。”刘怀宇说,“台山真的是一片文学创作的沃土。”
而在台山历史研究专家、台山市文联主席黄春燕这里,刘怀宇听到了很多关于家乡台山的故事。比如汉文化和南越文化如何在这片土地上交融交汇,台山话与广州话的音调有何不同,大洲湾遗址出土的瓷器碎片有着哪些动人传奇。
文坛前辈对晚辈的帮助和引领,也在这次旅程得到充分展现。青年作家岳勇希望创作有关清朝传奇人物张保仔的故事,如何写好这一历史故事,是他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在海丝博物馆,他抓住机会,和深挖侨乡历史的文学创作老前辈张启雄深入交流。张启雄告诉他,要尊重历史而不能拘泥于历史,在纪实的基础上可以融入适当的想象和文学上的虚构,同时融入本土风俗人情。岳勇感叹:“这次活动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
岳勇(左一)向张启雄(右一)请教。 南方+ 叶芷晴 拍摄
一直以来,台山的秀美自然风光与深厚历史文化,为创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多年前,巴金《机器的诗》、秦牧《祖国之爱》、夏衍《走险记》,字字句句情洒台山,茅盾更曾对台山作家于逢、雷石榆作品翘手称赞。如今,台山亦是一座阅读之城,全民阅读,满城书香。
川岛这趟书香之旅,让台山秀美风光映进名家眼里,让台山独特的华侨文化与海洋文明印在名家心里。
“台山是著名侨乡,人文景观和人文底蕴独树一帜。我来过台山好几次,每一次都有惊喜,每一次都感受到台山的变化。国家不断发展,侨乡台山是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刘斯奋说。
他表示,台山积极推进“书香台山,全民阅读”建设,成果不断。希望台山的文学创作者能把握住“海内外两个台山”的优势,书写台山的历史和变化,讲好台山故事、中国故事,让海内外台山人通过文学作品更加了解和热爱家乡。
侨乡村落风光。杨兴乐 摄
在台山生活多年的岳勇深有体会。他说,台山对文学创作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出台了一系列原创扶持政策,不断创新对作家的激励机制,让青年作家很受鼓舞,他将继续创作出更多台山主题的作品。
“台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且独特,有很多值得挖掘的题材。生活在这里的创作者很幸运。”刘怀宇说,在这片充满诗情画意的土地上,本土年轻创作者更应用心寻找和慢慢打磨,打好文学基本功,多读茅奖作品,自然能创作出很多好作品。刘怀宇还透露,此行收获颇丰,若有机会,她会在日后的小说创作中融入川岛元素。
上川岛飞沙滩全景。 杨兴乐 摄
而初到海岛的夜晚里,刘怀宇已经将所见所闻写进诗歌里。在返程离岛的路上,她深情朗诵原创诗作《上川岛》:
我们终于相遇了
就像亿万年前
海洋与陆地
一次偶然的碰撞
或者四百七十一年前
文明与文明之间
一次必然的叩访
或者鹰与森林的盘旋
彼此的回归
其实你的风情你的旖旎
我早有所闻
晶莹柔细的飞沙滩
白浪有条不紊
一层接一层翻卷
海天雄浑无边
山峦青翠丰盛
一波接一波蜿蜒
甚至说变就变的风和云
骤然洒落的雨点
都正如我神往的画面
而今夜,当我枕着你
连绵不息的涛声入梦
我忽然明白
原来你的絮语
承载山与海的传奇
也一层接一层翻卷
一波接一波蜿蜒
直到抵达我的笔端
轰鸣在我的字里
回响在我的书页间
偶然必然
即使我们今天才相遇
即使我曾在遥远的彼岸
【撰文】叶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