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栏目导航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家庭
文明校园
【新乡贤】斗山镇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汝潜:用一辈子去做好浮石飘色
时间:2023-09-16 15:45

来源:斗山镇人民政府

在台山,有一位老人家——赵汝潜,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浮石飘色代表性传承人,74岁高龄的他,如今依然舍不得放下最爱的飘色,放不下对飘色的传承。2000年,浮石村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飘色)之乡”。2008年6月,浮石飘色入选全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浮石飘色的第五代传人赵汝潜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这里就是浮石飘色的‘根据地’,琳琅戏剧社,请进!”跟随赵汝潜的脚步,记者走进了一间青砖灰瓦的乡村建筑。“根据地”面积不大,略显简陋,却整齐地摆满了有关“飘色”的道具,如色柜、色梗、色袍……一应俱全,俨然是一座浮石飘色的博物馆。

“1978年,我开始跟赵善平学做色梗,并一起重新筹建飘色队,从此与飘色艺术结下不解之缘。”赵汝潜说,当时筹建飘色队可谓从零开始,因为相关的物品在之前已被破坏殆尽,而且没有相关资料参考,只能依靠飘色老前辈的记忆,慢慢地探索。40年来,赵汝潜已制作了“嫦娥奔月”“木兰从军”“昭君出塞”“仙姬送子”“平贵别窖”“劈山救母”“穆桂英挂帅”“吕布与貂禅”“西施与范蠡”“赵子龙救阿斗”等10台飘色。从有记载的第一代创始人赵英杰算起,他已经是村里的第五代传人。

如今赵汝潜年逾七旬,许多事情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亲力亲为了。“但是,我依然喜欢每天抽空到戏剧社走一走,坐一坐,在飘色表演时做一些艺术指导,希望能尽自己所能,把这个独特的民间艺术传承下去。”赵汝潜说。

此外,赵汝潜坚持在年轻一代中不遗余力地普及飘色技艺。近年来,几乎每个学期,赵汝潜都要走进学校,开办飘色课程,给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讲课。赵汝潜跟学生们相当熟络,感情也很好,虽然这只是一堂简单的培训课,但他非常认真,小心翼翼地用画笔在小“色女”的脸上勾画着,似乎想把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倾囊相授。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代的娱乐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加剧,台山浮石飘色活动逐渐被淡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改革开放后,浮石飘色巡游活动虽然开始恢复,但无论从规模还是内容上,都没有得到全面的恢复和传承。

“我现在已70多岁了。戏剧社的其他成员年纪也大了。以后,我也只能将传承人的位置让给只比我小两岁的赵宪冲。”赵汝潜显得有点焦虑。他说,浮石飘色是一种技艺性强、制作过程复杂的人物造型艺术,加上从事飘色的传承人大部分年事已高,这项国家级非遗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状况。

“今后,我们要加强琳琅剧社和浮石小学之间的联系。让孩子们从小就熟悉该传统民俗文化,学习历史典故中优秀人物的精神。此外,还要积极培养接班人,鼓励飘色传人带徒传艺。只有这样,台山飘色才会代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