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栏目导航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学习宣传“新时代好少年”
创新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未成年人工作品牌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创作推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优秀文化产品·电影】台山推出原创优秀电影《故园飘梦》,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时间:2023-04-13 12:18

来源:台山发布

近日,台山激励未成年人爱国爱乡、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原创电影《故园飘梦》拿到国家电影公映许可证,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640 (14).jpg



据悉,我市首部原创院线电影《故园飘梦》已通过电影局审查(电审故字【2021】第541号),取得了《电影片公映许可证》。该电影是侨乡出品的首部原创院线电影,又是华侨主题,影片从2020年开拍直到现在,得到侨乡各方面人士的支持,饱含侨乡人民的热情期盼,电影填补了我市多年来华侨电影题材的空白。

电影通过描写一位老华侨带着自己的孙子回到故乡寻根的故事,以他的回忆展现一个平凡的华侨家族历史,让老一辈的台山人重温当年那段让人感慨万千的华侨漂泊史。同时,也通过海外年轻华人后裔的视角,去了解老一辈离乡别井的辛酸。

浮石飘色赵子龙

影片开始没多久,一场选“色仔”的重头戏便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台山浮石飘色,在正式表演前的重要流程之一。飘色,亦称摆色,其艺术形式是人们抬着“色柜”行走,“色柜”上“飘”着由儿童装扮的戏剧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表演内容包括“赵子龙拦江截斗”“嫦娥奔月”“穆桂英挂帅”“木兰从军”等。入选的儿童被称为“色仔”,他们表演时看似凌空无凭,实则以一条名为“色梗”的纤幼钢枝支撑。因此,“色仔”除了长相俊美,还需要胆大心细、意志坚定。这也是为何在电影《故园飘梦》开头的选“色仔”情节中,孩子们被要求头顶茶碗——这是在考验他们的平衡性和意志力。

图片

选“色仔”

《故园飘梦》的主人公朝阳出生在民国,父亲在他还在娘胎中时便去了海外谋生。因为遭遇排华事件,朝阳的父亲与家乡失联,这导致朝阳成为当地孩子们口中的“孤儿仔”。从没见过父亲的朝阳,曾在心中默默将父亲比作飘色中的英雄赵子龙。但随着等待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父亲的形象在他心中慢慢褪色。直到有一天,父亲突然风尘仆仆地回乡了……

《故园飘梦》巧妙地将台山浮石飘色这一闻名世界的艺术形式与剧情相结合,通过少年对父亲形象的幻想、破灭、重塑,展现海外华侨的辛酸漂泊史。

图片

离乡背井金山伯

片中,村民们都将朝阳父亲谋生之处唤为“金山”,这其实是当时的人们对曾掀起过淘金热的美国旧金山的称呼。后来,因为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同样发现了金矿,华人们便也将那里称为“金山”。为了区分两个“金山”,美国的“金山”便被改唤为“旧金山”。

图片

送“银信”

《故园飘梦》中,去往旧金山打工的华人被称为“金山伯”。而从朝阳父亲归来后的讲述中,人们得以一窥的“金山伯”们在异国他乡饱受欺凌的辛酸往事。因日军侵华,朝阳后来也跟父亲一样被迫漂泊海外。直到他的下一代,才替他实现了回乡的夙愿。

除了思乡情,影片也展现了两代“金山伯”与家人和爱人别离的凄苦。朝阳曾与青梅竹马的童年玩伴安宁两情相悦,但却被迫离开家乡,也因此切断了两人的情缘。但后来,朝阳之子带着孙子回家,过去对学中文并不感兴趣的孙子,却在当地大学生村官的引导下认真学起了“这里是我的家乡”。而镜头中,那位长发飘飘的大学生村官,竟依稀有着当年安宁的模样……

火车,是《故园飘梦》中连接游子与家乡的一个关键性意象。孩子们在学堂上念“go by train(搭火车)”,朝阳的父亲后来也是坐着火车回家的。这背后其实也有典故:20世纪初,中国最早的两条民办铁路——潮汕铁路和新宁铁路,都是在华侨的大力支持下建成的。

图片

还原百年前的中国民办铁路

台山是中国第一侨乡,拍摄电影《故园飘梦》是以一种更被人接受和认知的方式去传播华侨文化、承传华侨精神,对凝聚海内外华人的家国情怀具有深刻的意义。 

影片是原汁原味的侨乡风情电影。由台山人编剧、导演并拍摄,全部聘用本地人任演员,全部在台山取景拍摄,是一部纯粹的侨乡人电影。片中展现了大量的侨乡民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浮石飘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音乐”;台山排球之乡的历史,侨乡的洋楼建筑;地方特色美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