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在团台山市委的指导下,斗山镇团委联合广州新华学院“百千万工程”横江之舟突击队在横江村开展为期7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突击队通过座谈交流、走访调研、公益助农,公益助教等多种行式,深入了解农业、农村、农民基本情况,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力量!
沐浴着清晨明亮和煦的阳光,感受着淡淡乡野泥土的气息,在镇团委专职副书记陈晓雷、横江村驻村第一书记李鹏举的带领下,突击队走进横江村,开启了社会实践之旅。
在村口牌坊,“横山耸翠添佳景,江水萦回育英才”楹联吸引了突击队的注意,不禁阅读思考其寓意,感叹古村落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深厚。
漫步横江村,保存完好的28栋书室洋楼吸引突击队成员驻足停留。这些洋楼既有古罗马、希腊等西方建筑风格,又能从砌墙用的磨口小青砖、横梁下的花鸟山水壁画看出岭南民居特色,中华文化与海外建筑技术的融合丝毫不觉违和,展现出华侨的智慧。
在村内祠堂,胡氏长者将祠堂百余年历史娓娓道来,一代代族人在此祭拜祖先、商事议事、传承家风。对海外侨胞来说,这里更是与祖籍地保持联系,传承文化、参与家乡建设的“根”。
“种植的哪些水稻品种?亩产多少斤?这么多的水稻卖到哪里?效益如何呢?”正值早造收割季节,突击队队员带着这些疑问,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农户家里,调研横江村农业生产现状。
队员们经过调研发现,这里优质的水资源、富硒富氧的土壤,使得生长出的大米颗粒饱满、口感香甜,但是村民收益却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受虫害、天气等因素影响产量;另一方面,是村民们习惯了收割稻谷后直接卖给粮食加工厂,农产品附加值低。村民们都希望在大米包装和品牌建设方面有更多探索,帮助开拓销售渠道,让稻谷卖个好价钱。
在调研过程中,得知一位晾晒稻谷的农户需要帮手,突击队随即展开了一场收稻谷助农活动,堆谷、装袋、打包、搬运一气呵成。通过亲身参与劳作,队员们深刻体验到了农民劳作的辛勤与付出,更加感受到了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
正值暑期,突击队发挥专业所学、个人所长,在横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公益课堂,让小朋友们暑期免费“充电”。
情景剧课堂“壮胆识”。队员们通过演练防霸凌情景剧,向小朋友们宣传防霸凌知识,学会如何巧妙保护自己。跆拳道课堂“强体魄”,一招一式、一脚一拳,队员们现场向孩子们教学跆拳道的基本动作。礼仪课堂“提气质”,在老师们的“一对一”指导下,小朋友们挺直腰板,练习舞台表演的优雅身姿体态,呈现出朝气蓬勃的精气神。书法课堂“修身心”,老师们“手把手”带着孩子们临摹“中国女排,奥运加油”“中国健儿,奥运加油”等书法内容,一笔一划跃然纸上。明信片课堂“送祝福”,简单的线条,加上蓝白黄三种底色,台山代表性非遗文化——排球跃然呈现在洁白的纸面上。沉浸式、互动趣味性极强的课堂体验让孩子们纷纷露出了开怀的笑容。
此次深入基层的实践经历使每一位队员都得到了锻炼与成长,也激发了他们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热情。在总结交流会上,队员们热情洋溢,围绕横江村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富有创意与可行性的建议,为横江村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贡献青春热情与才智。
队长许博敏:这些亲身经历让我更加珍惜学习机会,激发了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副队长余海岚:此次实践,不仅让我领略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更在我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期盼着能为这方水土带来更多的温暖与希望。
队员温锐:这次下乡,对于我来说既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身体的磨练。走进乡村,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纯粹与质朴。与乡亲们交流互动,为他们提供帮助,收获了无数真挚的笑容和感动。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懂得了奉献的价值,也坚定了我服务社会的决心。
队员黄屹锋:在此次实践中,我感受到了横江村民的淳朴与热情,也体验了农民的辛勤与坚韧。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更加尊重劳动的价值。乡村的潜力与希望也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这段时光,将成为我宝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