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广科院青行粤乡逐梦队四举措助力白沙镇侨文化“出圈”
发布时间:2024/09/16 16:05

为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助力“双百行动”走深走实,2024年暑期,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青行粤乡逐梦队,在校团委副书记冯昕盈、钟耀庆,文化与传媒学院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郭明博士的带领下,深入台山市白沙镇西村、龚边村、朗溪村和白沙圩,以“‘碉’刻时光,‘侨’见未来”为主题,聚焦弘扬侨乡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桥梁,开展文化调研和主题纪录片制作,讲好侨乡故事,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

图片

突击队师生与白沙镇团委开展调研交流

图片

白沙镇副镇长余立贤与突击队师生合影

图片

“南方+”等媒体报道突击队活动


图片


白沙镇黄氏传统锻刀技艺为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传承已有100多年,采用繁复的古法工艺,经过30多道精湛的制刀工艺制成锋利无比的成品刀具。

图片

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黄氏传统锻刀技艺,实践队来到锻刀技艺传承人黄伟文的工作坊,通过实地采访、拍摄微纪录片、制作H5交互等方式,利用多元的融媒体手段,立体、生动地呈现这一传统技艺的精髓和魅力,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保护和传承非遗技艺队伍。

图片
图片
图片

制作微纪录片宣传当地非遗文化

图片

制作H5宣传黄氏锻刀工艺作坊


图片


白沙镇历史悠久,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文化之乡”,白沙人侨居海外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分布在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白沙西村还被誉为“博士村”。实践队走进白沙侨胞之家、侨刊社、归国华侨联合会、老干之家、敬老协会等组织采访相关负责人,实地走访调研、查阅收集相关资料,深入挖掘侨乡文化。

图片
图片


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队走进西村感受这里不一样的文化底蕴。不同于大多被迫出外“求生”、“求工”的华侨先民,“求学”仿佛是西村人自带进血液中的基因,他们坚守“笔筒装米,也要教子读书”;他们让出家族的黄氏祠堂,投资办起了“绍宪学校”……从这里走出了涉及原子能、电子、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博士42位、硕士13位,其中“一家三博士”、“一家两代八博士”、“两巷三博士”的故事口口相传。

图片
图片

通过与村长、村民、驻村干部的交流,镜头的捕捉记录,实践队通过短视频等方式,融媒赋能传播侨乡文化故事。

图片
图片

助力宣传当地侨乡文化


图片

在充满欢笑与探索的盛夏,安全是孩子及其家长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受白沙镇广育小学的邀约,实践队精心准备了“暑期安全课堂”,队员们化身安全小卫士,为3-5年级的小学生带来《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安全教育讲座。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心肺复苏演示、安全歌谣创编等形式,向当地小学生讲述了如何远离野外危险区域及下水游泳的注意事项,遇到溺水情况如何自救、施救等急救知识。

图片
图片

此外,队员们还给孩子们发放了防溺水宣传手册和小礼物。此次宣教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中感受安全的重要性,更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西村,志愿者黄祥光老人逐一介绍了烈士墙上18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英勇牺牲的西村儿女的感人事迹,并带领大家参观抗日团防碉楼,全体队员在驻足瞻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业中赓续红色血脉,在踏寻先烈遗迹中珍惜当下和平。

图片

队员们纷纷表示,将对革命先烈的追思、敬仰内化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通过融媒赋能,扩大红色文化传播链条,让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更好地感受红色文化的恒久价值。


图片

此外,突击队积极配合白沙镇武装部开展征兵政策宣讲工作,鼓励当地广大青年踊跃投身国防事业。




图片

走进台山,

用镜头记录下白沙的人文特色。

突击队将融媒赋能白沙文化发展,

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

为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力量!

图片


地址:台山市中山路23号电话:(0750)5511941
传真:(0750)5501187
© Copyright 2021 - All Right Reserved 台山市青少网
网站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