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乔实,台山核电的首批拓荒牛
发布时间:2010/11/10 14:49

他是最早奋战在台山核电建设一线的一员,他和他的团队一起用8个月时间完成了国外18个月才能完成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乔实:让台山核电成为世界标杆


    阳光般的笑脸,踏实的工作态度,这是乔实给人的第一印象。听着这位年轻人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你甚至会感到有点惊讶:他大学毕业选择核电,不是为了拿多少工资,在哪里工作,而是为了建设核电的那份自豪感和挑战性;2008年,乔实就和其他20多个同事第一批抵达铜鼓,成为台山核电最早的建设者……

  台山核电的首批拓荒牛

  谈起自己为什么会选择核电事业,乔实说,他儿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工程师,因为工程师不仅拥有丰富的学识,而且还能亲手建设自己的国家,这在他看来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乔实在天津大学即将毕业时,恰逢中广核到学校举行招聘会,目的就是为中国核电建设储备人才。当了解到这一信息后,乔实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加入到中国核电建设事业中去。“核电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它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我认为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看重去哪里工作,有多少工资,应该有更长远的发展眼光。核电事业很有挑战性,我很期待加入到这种挑战中。”乔实说。

  2008年,刚到阳江核电不久的乔实被调到台山核电,参与前期建设工作。最艰苦的还是早期的居住条件和工作环境。乔实告诉记者,当时他和其他20多个同事是第一批抵达铜鼓参与台山核电建设的,建设现场没有宿舍、办公室,只能临时在较远的村庄里租住一栋居民楼。20多个人,吃饭、住宿、办公等,全部集中在这栋租住的居民楼里。由于早期的道路又破又窄,乔实和同事们很多时候都要步行1个多小时,翻过一座山之后,才能抵达核电建设的现场。

  当好进场材料的把关人

  来到台山核电不久,乔实就被派往材料科,主要负责检查所有进入核电建设工地的土建材料。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关乎到整个台山核电建设质量水平的第一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关。一旦这个关口把握不好,将对台山核电的建设带来巨大的影响。

  乔实说,核电工程建设的材料入场检验和一般工程相比,要严格很多,必须实实在在地较真。由于核电建设所需的土建材料非常多,要求也很高,比如钢筋、水泥等重要材料都是向厂家定制的。即使如此,每一批进场的材料,乔实都会仔细抽样检测,只有确保达标后,才能入场。

  在这项工作中,乔实笑着说,很多时候对材料的要求几乎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他给记者讲了一个案例,按照规定,水泥进场的温度是有一个上限的,但是一般的工程中,对这个温度基本是不限制的,而对于进入核电建设现场的水泥温度,则必须要百分之百控制,哪怕高出规定温度一点点,都必须把车停在施工现场外面,等温度降到规定温度以下后,才能入场。

  提前10个月

  完成重大科研设计

  台山核电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借鉴法国的三代核电建设技术,同时,也不遗余力地在各个领域进行国产化研发设计。这其中,乔实就参与了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研发工作。从中国、法国标准代换,到原材料的调研评审;从主体配合比设计,到多次筏基大体积浇铸的实践,2年多以来,台山项目土建工程进展十分顺利,作为材料科的负责人,乔实带领仅有5人的团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成功完成了多项重大工程任务。

  成功完成多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核岛筏基用C40/50配合比是三代核电项目所有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中最具代表性的配合比之一。乔实带领团队打破以往的设计局限,第一次采用双掺技术,第一次使用由无缝链接技术生产出来的骨料,第一次采用2.25升的双卧轴搅拌机生产混凝土,第一次采用加冰技术……从材料调研到配合比设计审批,用时仅8个月,而法国的同类项目则用了18个月才完成设计。此后,乔实所在的团队又成功完成C60/75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得到了各方专家的认可。(江门日报 谷江民) 


乔实在台山核电建设现场查看建筑材料。 谷江民 摄

地址:台山市中山路23号电话:(0750)5511941
传真:(0750)5501187
© Copyright 2021 - All Right Reserved 台山市青少网
网站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