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扶困助学"行动自1999年开展至今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市"扶困助学"行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和赞许,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一切一切与在座各位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我谨代表团市委、市青联、台山市"扶困助学"办公室和所有受资助的学生向在座各位领导和热心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新风尚,保障贫困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推动我市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一代"四有"新人,团市委和市青联于1999年3月开始,组织开展以结对扶助我市特困家庭子女读书、完成学业为主要内容的"扶困助学"行动。开展"扶困助学"行动是共青团、青联服务党和政府,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维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推进科教兴市战略实施的重大举措。在这五个年头里,团市委通过发动全市的团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市历届"十大杰出青年"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扶困助学"义演、义卖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得到了以个人、家庭、企业、机关、部队和学校为主的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全市"扶困助学"行动取得可喜的成绩,组委会共筹集助学金25万多元,资助500多人次特困学生继续学业。令我们感动的是,江门五邑台资企业台商协会、台山市吉联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台山国际电器有限公司、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团委、中国工商银行台山市支行团支部等企业和单位,慷慨解囊,从未间断地每年捐出数以万计的善款资助我市的特困学生继续学业,还有省、江门市、我市市委和部门单位的一些领导,在我市投资兴业的部分台商以及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热心人士,多年来不但自己出钱资助,还积极发动身边的同事、朋友加入到"扶困助学"行动中来,他们为社会各界开展这项活动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社会各界对"扶困助学"行动的评价是极高的,它既是一种爱心奉献活动,一种有效的社会动员和社会教育形式,又是对社会成员、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特殊手段。"扶困助学"行动已经成为一种健康的价值导向,对弘扬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倡导时代新风尚和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它唤起社会的良知和责任感,越来越多的人已把参与"扶困助学"行动作为自己净化心灵和升华情感的主要手段。我市的"扶困助学"行动在大家的无私奉献和共同努力下,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团内走向社会,成为社会高度认可、颇具影响力的社会品牌工程。
五年来,我市"扶困助学" 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还存在一些问题:
1、受助稳定性仍有待加强。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仍未能成立一个规模较大的"扶困助学"基金会。由于资金不够雄厚,对于少数资助方因经济条件下降等因素而停止资助时,没能够及时拿出充足的资金对受助学生进行继续资助,虽然我们做足了解释说明和重新物色资助人等补救措施,但已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受助学生的学习连续性和积极性。
2、信息跟踪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一是由于工作没有做到认真细致,对个别受助学生转学或缀学等情况掌握不够,个别学校汇款帐号更改没能及时上报,造成资金已汇出但受助方已不在读或迟迟未能收到汇款等混乱现象。二是对组织受助学生写感谢信工作管理力度不强。由于没有与受助学生所在学校的老师加强沟通联系,对受助学生感谢信的质量没能进行认真的把关,造成不少感谢信不同程度存在有辞不达意、错别字过多、称呼不当,甚至地址写错等问题,多少打击了资助方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的存在问题,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争取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资助覆盖面。一是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结对资助特困生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积极开展具有企事业特色的募捐活动,争取增强"扶困助学"基金会的实力,努力拓宽筹款渠道,扩大资助覆盖面。二是争取社会传播媒介的支持,大力宣传活动的大背景、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做法,定期跟踪报道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形成强劲、持久的宣传声势和舆论环境,为"扶困助学"行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丰富活动的方法和形式,不断加大"扶困助学"行动的影响力,促使其向深入发展。针对目前社会日益趋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情况,团市委计划在今年内筹备发行"台山市扶困助学爱心卡"。这种卡将不仅迎合广大青少年的趣味,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且还能够不断提高我市"扶困助学"基金的实力,让更多的失学特困生从中获益。
3、加强管理力度,确保"扶困助学"行动良性发展。一是定期跟踪了解受助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并把情况反馈到社会和资助方,尽量使到资助者放心、社会满意。二是严格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保证专款专用,财务公开。三是建库立册,设立扶困助学行动信息库,把结队资助工作作为团队工作职能化改革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实,积极为贫困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切实服务。
扶弱济困,扶困助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这一传统美德,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要求,是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具体实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将台山侨乡助人为乐、友爱奉献精神发扬光大的行动体现。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在我市特别是在农村,仍有个别家庭生活很困难,子女上学的费用已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经济困难令这些家庭的孩子难以健康成长和顺利完成学业。目前,上报团市委待资助学生还有一大批。
我们呼吁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以真心、爱心、奉献之心,向全市特困待资助学生伸出援助友爱之手,送他们一份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亲情和温暖。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扶困助学"行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社会的关爱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特困学生。我们热忱地期盼,扶困助学行动能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热心人士的关注、支持,积极参与资助贫困学生,为我市的青少年教育学习、成长成才贡献一份爱心。让我们大家共同伸出援助之手,以拳拳爱心为这些特困学生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我们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一定能有更多的贫困孩子重返校园,享受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生活!
近日,团市委、市青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台城举行了一次浩大的"扶困助学"行动及筹款义演晚会,表彰积极参与"扶困助学"活动贡献较大的资助人(单位),并收到社会热心人士助学金67025元。来自全市100多名贫困学生和资助他们上学的单位代表及个人欢聚座谈。周大建、黄伟红、雷作坚、郑大有等市领导参加了会亲大会。
据了解,团市委和市青联于1999年3月开始,组织开展了以扶助特困家庭子女读书、完成学业为主要内容的"扶困助学"行动,通过发动各级团组织、 历届"十大杰出青年"、社会热心人士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义演、义卖活动和筹款活动,筹集善款。五年来,共收到助学资金25万多元,资助了500多人次特困学生继续学业,保障了部分特困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使他们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
市委常委黄伟红充分肯定了团市委和市青联开展"扶困助学"活动的成绩和意义,也高度赞扬了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乐善好施、扶贫助困的精神,希望团市委多想好点子把"扶困助学"活动开展得更好,希望资助者一如既往地支持"扶困助学"行动,为特困学生完成学业奉献爱心。
活动期间,团市委、市青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向社会发出的"扶困助学"倡议书,得到热心人士的热情响应,在两个小时的筹款义演晚会中,共筹集到67025元助学金。在此期间,之前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学生及其资助者们一起参加了市少年宫、石花文化广场,通过会面交谈,彼此增进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