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至3日,第三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在有着“风下之乡”的马来西亚沙巴州举行,而最为忙碌的,当属沙巴州江门四邑联合会总会会长、大会执行主席黄小娟女士,因为其杰出的成就和对家乡江门的深厚感情,在大会最后一天,她被评为“特别杰出青年”。
经历:关注低收入阶层住房需求
黄小娟,祖籍台山南坑乡,出生在文莱,在马来西亚沙巴州长大,早年就读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攻读商业管理系。21岁那年,她大学毕业回到亚庇市,被父亲拉着去做房地产,从小到大,一步步成为沙巴著名的女企业家。
黄小娟说,从事房地产这么多年,事业也从小到大,产品中有高档、中档和低档,分别可以照顾到不同阶层的需求,尤其是蓝领阶层对住房的需求。
在黄小娟的印象中,她最开心的还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那几年,许多蓝领阶层买不起房子住,她在了解到这一需求后,停下原先从事高档住房开发的计划,转而投向适合蓝领居住的公寓住房开发,不到一周时间全部卖光。黄小娟说,从那一年开始,她开始关注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希望能为底层群体提供住房。
依恋:对家乡情深受父亲影响
黄小娟说,自己的兄弟姐妹特别多,总共13个,自己排老六。父亲是沙巴州一家房地产集团的创办人,记得从1980年开始,父亲每年都要回老家探亲,当时自己还在外面读书,父亲每次回老家,都会带上其他兄弟姐妹,但直到1998年,父亲才跟她说,该带你回老家看看了,也就在那一年,她回到了祖籍地台山。
“第一次回台山,就爱上老家”。黄小娟说,回到家乡看到老家的祖屋,心情十分激动,听说家乡的小学需要捐款修缮,她立即联系并捐款。
黄小娟告诉记者,她对家乡和乡亲的印象,最初都来自父亲,因为父亲一直从事沙巴州四邑乡亲的联络等工作,她也从小就跟着父亲为四邑联合会做事,也结交了很多乡亲、朋友,到了2006年,等到孩子都大了、事业也有了,她被大家推选为侨社的领袖,成为沙巴四邑联合会总会会长。
期待:不遗余力办好华文教育
6月3日,马来西亚沙巴州江门四邑联合会成立27周年晚会上,黄小娟告诉参加会议的江门籍乡亲,为更好办好华文教育,已经收到100万马币的捐款。
黄小娟告诉记者,沙巴州共有9间华文独立中学,完全由当地的华社承办,尽管政府每年也有拨款,但经费来源主要还是华人社团。黄小娟称,沙巴的华文学校都是采用三语教学,马来语、英语和汉语,许多本地居民以能说汉语为荣。
黄小娟说,对华文教育的热爱也是受父亲的影响,从小时候记事开始,就知道父亲一直在做华文教育和慈善公益的事情,对传承中华文化特别关心,而这也深深影响了她。尤其对华文教育,除了自己掏腰包外,还到处“化缘”为办好华文教育出钱出力。(广州日报陈杰)
审编:陈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