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伯耀,男,字亚伯,1883年12月出生于美国旧金山,1965年去世,祖籍广东台山水步镇独冈村。
黄伯耀1904年在美国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黄伯耀时年仅20岁,负责兴中会驻美通讯员。1909年与台山籍进步青年李是男等在三藩市组织“少年学社”,出版油印刊物《美洲少年周刊》,担任翻译兼发行人,1910年,该刊在孙中山先生的大力支持下改组为《少年中国晨报》,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美洲的机关报,大力宣传革命。黄伯耀为总经理兼营业部经理,李梓青为司库,黄超五为总编辑,李是男为副刊及新闻编辑,黄芸苏、崔通约、伍平一、张蔼蕴为主笔。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孙中山先生所用之写字台,现仍保存于该报馆内。
辛亥革命爆发后,黄伯耀按照孙中山的意旨,利用美国科学先进、机械优良的优势,在旧金山红木城创办第一间华侨航空学校——中华飞行学校,并任校长,为祖国培养飞行人才,其中有不少台山籍青年,他们回国后,致力中国空军的建设,是中国早期航空事业的开拓者、建设者和领导者。
1916年,黄伯耀回国参加华侨参议员选举,被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随后在香港创办《晨报》,在北京创办《民国日报》,他任两报社长兼发行人,作为革命党的南北喉舌。“七七事变”后,北京沦陷,黄伯耀在北京的财产房屋及《民国日报》的器材全部被日军查封没收,他随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与黄惠龙、马湘、黄伯度等担任敌后抗日工作,担任重庆广东同乡会理事长长达3年,出钱出力,开办广济服务所,赠医施药,建造防空洞等,造福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