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莲溪村:莲溪洋楼,文武辉映
栏目:台山特色建筑数据库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5/11 16:22 

正如新宁铁路繁荣了斗山圩、台城旧城、白沙圩等圩镇,潭江临江而据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孕育了无数的洋楼,如白沙镇的朗溪村,水步镇的冈宁圩、双龙民居,大江镇的潮波村、公益圩的越华中学……台山市三八镇同样临江而据,辖下的岗美、五围、六槐等村的潭江两岸,各式风格各异的洋楼建筑星罗棋布。

1记者目击

  五围莲溪村由余姓立村,因洋楼而出名,村中有两栋不同风格的洋楼,一栋是同安楼,一栋是希宏小学校,两栋建筑相距约100米,大约建于同时,一栋拱卫村庄的安全,一栋为村里的余氏子弟“传道解惑”。同安楼气势恢宏,希宏学校秀丽挺拔,两栋洋楼,“文”“武”可概括二者的功能,同立于一村,则说明漂洋海外的华侨不仅重视亲人的安危,还注重家乡的余氏子弟的教育。

  行走在莲溪村,两侧的稻田簇拥着村中窄窄的水泥路,感觉自然与人是那样的接近,洋楼的存在,让人感觉历史与人是那样的融洽。

  莲溪村的碉楼分为三种:放哨的更楼、家族住所的居楼、村人集资公用的众楼,同安楼就属于后者。据同安楼的看守者余启恩介绍,同安楼由莲溪村7户人家共同出资建造,共有六层,其中从第二层到第五层每层有4个房间,共有16个房间,而且每层配有炊具。同安楼最具特色的就是它的顶层设计,拱形的廊柱气势非凡,有几分希腊神庙的神韵。其内部构造显得有些单调,但是二层楼梯上方精美的浮雕是整栋建筑不可多得的亮点。浮雕的画面以蓝色为底子,周边以花鸟镶边,两只表情逼真的狮子占据了主图案,画面靓丽如初。

  距离同安楼100米之遥的是昔日余氏子弟读书的学堂——希宏小学校。希宏学校以钟楼见长,钟楼在学校的建筑体系中多是陪衬的角色,而希宏学校的钟楼却有点“喧宾夺主”,楼身修长,典雅脱俗。钟楼后面是传统的中式金字瓦顶结构,与钟楼相互映衬,成为一大特色。

2 时空透视

  余启恩的曾祖父余给中是同安楼的发起人之一,当时共有7户参与同安楼的建造,而现在莲溪村仅有6户20多人居住在村中。

  据介绍,余给中到了美国后,以熨烫衣服为生,在美国工作多年,有了一些积蓄,因为家乡位于潭江岸边,经常受到盗贼的侵扰,因此回家的第一要务就是建房御贼。余给中与其他同村的6户人家建起同安楼,房间十分多,除容下7户居住外,还有空余房间,于是向村里的其他人发售,很快便售完。

  希宏小学校的建筑年代没有人知道,但是据估计应该与同安楼建于同一年代。莲溪村一些海外余氏华侨建造了同安楼后,又倡建学校,为村中的余氏子弟就读提供方便。据余氏后代余淑姬女士介绍,这所学校由她丈夫的曾祖父余希宏倡建,同时在学校的左侧有3栋洋楼,也是同一时期建造,现在成了余希宏留给后人的房产。如今,学校已经破烂不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主楼曾经做过村委会办公处所,村委会迁出后,作为学校的副楼因为墙体老化,学校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迁出,惟一留下痕迹的就是左侧的学校小门上写有“琴韵”二字,见证了逝去的时光。余淑姬的丈夫在学校旁边建了一个小卖铺,随着希宏学校的搬迁撤并,少了往日喧嚣的读书声,小卖铺的生意也日渐清淡。新的校舍在不远处重新建立,也是由旅外华侨捐资创办。(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