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多60岁以上的人都记得,台山有过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她在台山教育史上,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面页。
台山县立女子师范学校的前身是宣统元年(1909年)创办的淑德女子学校,设在台城草朗街的节孝祠。这是台山最早的女校(以后在南门路办了纲纪慎和浸信会两所女校)。淑德女校于1916年改名为台山县立女子高等小学,1926年增设师范班,改名为台山县立师范讲习所,校长余颖秀。后于1928年改为全部收师范生,定名为台山县立女子师范学校,由林鹤龄任校务委员会主席。
1930年3月,陈婉华(斗山六村莲洲大平里人)接任校长,她满怀壮志,竭尽全力,为发展台山女子教育事业而奔走。上任后,她倡议全校教职员捐一个月工资的四分之一,接着组织学生义演筹款,召开恳亲会劝捐,以筹建筑女师新校舍的款项。1931年3月2日,陈婉华赴香港劝捐,得款4万余元,同年5月31日赴南洋劝捐,得7万余元,连同县内捐款共12万余元。1932年元旦,在 基山举行女师新校舍奠基仪式,1934年1月2日开幕,校舍首期工程计划是二层课堂一座,图书馆一座,在施工过程中,李星衢先生向香港台山商会说项,加捐教学楼第三层工料费2.5万元。
1934年10月19日,陈婉华赴美国劝捐。这天,女师全校师生1000余人、各机关团体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前往火车站送行。女师学生高唱欢送曲“金风送爽,玉露飘零,正是最好时光,我们慈爱的陈校长,趁此东渡太平洋,为学校而筹款,乘长风 破万里浪......”。11月14日,旧金山宁阳总会与余风采堂盛宴欢迎陈婉华的到来。美洲华侨捐款合港币13万余元,因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建校工程无法实施。1946年,女师校长李粹芳提回该款,兴建女师附小教学楼一座,添置了图书及仪器,完成全部修建计划。
女师招收小学毕业生,学制4年,课程有国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美术、音乐、体育、劳作(工艺品制作)、教育概论、教育心理、乡村教育、民众教育、
小学行政等21门,另有缝纫、家政两门课,体现女子教育的特色。女师学生关心社会,课余去民众学校给成年不识字妇女授课,假期下乡进行社会调查。学校办有《女师校刊》,学生常在刊物上发表文艺作品。
1954年秋季,女师并入台师,原校舍用作新办的台山华侨中学校舍。
在台山,还有两所私立女子师范学校。一是由基督教会于1924年办的纲纪慎女子师范学校,校址在南昌市场右邻,学生200人。另一所是1914年许如柏捐建的如柏女子师范学校,校址公益埠,学生240人。这两所学校在抗日战争后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