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台古榕是在广海南湾码头基咀,那里是由一条山脉伸人海中,是南湾防敌冲要。当明朝倭寇人劫频繁,乃筑炮台镇守此地。当时是种有榕树三株,后来只成活一株云。炮台是用大石筑成,炮眼两个,即装炮两尊。炮台原是明朝为备倭之设。到了清朝,倭寇绝迹,但在这时候,渔船密集南湾。因此那里商户也日益增多,成为一个兴旺渔港。海贼也视南湾为易吃的肉,随时打劫渔船或打劫商户。商户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乃设立商勇(民国时代称商团或称自卫队),兵员有五六十人之多,是常川驻守此处。并建有碉楼一座,楼高三层,为驻兵之所。初种之榕树,经过三数百年,干高婆娑,远望之,有如罗伞之势,故有炮台古榕之称,列入广海八景。
清朝末期,洋船进入,来往南湾,海贼多用三扒艇分散围劫船只,觉得大炮不甚适用,以添购洋枪为主,放松对炮台的使用,炮台残烂也不修葺,任它坍毁。后来古榕因年岁太久而枯死。至民国年间,只剩下碉楼而已。
解放后,无防海贼之必要,碉楼也残烂不堪,地方当局,乃将碉楼改作天气预报风球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