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清退侨房
栏目:台山县华侨志   作者:台山侨务办公室编 发布时间:2013/05/10 10:43 

    从1980年开始,台山县委、县政府根据“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在全国率先开展落实清退错没收侨房政策,收到很好的效果。後来,这个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并制订有关政策规定,颁布全国执行。

    1984年5月,县人民政府专门召开了侨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委县府和各区、县属机关主要领导及侨务干部共400人。会上,学习了胡耀邦总书记关於搞好侨务工作的指示,结合台山的实际情况,统一四个认识:一是对侨乡历史和侨乡特点,二是充份发挥侨乡优势与振兴侨乡经济关系,三是要下决心纠正历次政治运动中的错误,落实政策,四是把统侨工作提到与农业,工业生产同等重要位置。为了进一步落实侨房政策,充实了落实侨房政策领导小组,由县长兼任组长,抽调25名干部成立县落实侨房政策办公室。全县25个区镇重新建立落实侨房领导小组,由区委指定一名副职领导当组长。强调解放以来凡是错没收、征收、挤占、接管和代管的侨房,不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按政策退还业主,不得新占侨房,如有发现,则以法纪严惩。为了推动落实侨房政策,县政府和有关单位,先後把过去当作封建产物接收的黄氏侨团的居正中学,谭氏侨团的育英中学,李姓侨团的敬修中学、雷、方、邝三姓侨团的溯源中学和广海镇刘、关、张、赵四姓侨团的龙冈公所等侨房产业退回原华侨社团。

    在落实侨房工作中,首先是从华侨知名人士开始。其中有原国民党国大代表马超俊、原国民党六十二军军长林伟俦、原国民党中将师长刘耀寰、原国民党滇黔司令余华水、原国民党军长余程万、原国民党旅长李江、原国民党少将顾问梅友卓、反共救国设计委员会主席雷法图、新宁铁路创办人陈宜禧、美国海军武器专家黄炳威、旧金山海关局局长林荣彬、纽约银行经理黄永照、台湾兵工厂厂长黄若贤,还有甄炽常、陈剑科、伍超群、黄剑父、伍漠杰、陈国平、李英等一大批富商、绅士、教授、学者和著名侨领的侨房,都得到了清退。

    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91年上半年止清退侨房的情况:农村土改期间错没收应落实侨房数共4089户,面积561557平方米。已落实了3646户,490607平方米,占97.5%。农村大跃进期间挤占侨房和被拆侨房1639户,面积124854平方米,已落实1290户,90400平方米。城镇没收、私改、文革期间被挤占、接管等各类侨房6214间,面积1001095平方米,产权已基本落实(99.1%);使用权已落实73.2% 。

    全县落实侨房政策用去资金2219.3万元。其中中央、省、市拨款1709.5万元,县财政拨款509.8万元。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各部门、单位、镇政府用於落实侨房的款项约有1580万元。

    三、复查平反冤假错案

    县人民政府按照政策进行拨乱反正,清理、复查、纠正土改、私改、反右、“大跃进”和“文化革命”以及各个时期政治运动所遗留的问题,平反了大批冤假错案。为错划为右派的侨属作了改正,为受冤假错案株连的550人平了反。

    在复查改判涉刑案件中,较为著名人士有原国民党台山县长侨属黄伯轩,原国民党台山县参议长陈觉生和端芬斗山的梅质彬的陈孔桴,那扶的吴在益等,经复查核定,推翻原判,销毁一切不实之词,为其正名平反。

   到1990年底止,全县复查历史案件1327宗共1338人,其中统战对象涉刑案件482宗。这些案件绝大多数都已实事求是地作出改判或平反昭雪的决定。同时,平反“文革”期间的冤假错案1690宗(人),清理档案4557人,销毁“海外关系登记表”及不实材料13683份。

    四、落实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政策情况

    1978年以来,对全县在“文化大革命”中立案审查的归侨、侨眷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全部进行了复查平反;对於被开除公职的,恢复公职,并发工资。1957年错划为右派的393名归侨、侨眷知识分子也作了全部复查改正。同时,挑选了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充任县各级领导。

附:台山县归侨、侨眷知识分子落实政策情况表

申诉案件

退

(宗)

六十年代

中专毕业

末分配工作

恢  复

商品粮

晋    升

1468

1720

30

 

1690

7

21

15

6

112

129

273

4

11

102

311

入学

进修

安  女

排  就

子  业

清退私人侨房

挤占

接  管

768

152

295

148

1842

6083

1018

105

1003

293

44

2788

1045

178099

注:该数是1986年底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