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君迪,光绪年间生於水步灌田村。其父黄时慨於1875年(光绪元年)赴美国大埠谋生,是与保皇党对立、反清的进步组织秉公堂的理财员。黄君迪居乡时,秉公好义,曾被人诬为盗匪而通缉,并押其叔黄时巧,迫其投案。他闻讯即奔县衙击鼓鸣钟,求见县令,要求释放叔父,自甘归案。县令即将其叔释放。君迪逼近县令身边,拔枪相胁,令其不许声张,否则同归於尽。县令丧魂落魄,任其摆布。於是叔侄两人并肩竟出西门,就此脱险而回。
宣统初年黄君迪又被捕,解赴江门。刑事承审员张某提堂审询。君迪否认为贼,力陈清廷腐败,革命趋势乃人心所向,陈词激烈。张承审心有所感,明知其乃华侨子弟,并非匪徒,乃暗助资金,令其越狱逃走。
君迪回乡後即赴港,得友人资助赴美投父。住於秉公堂,三日不见其父,乃询问堂友,知其父为义捐被保皇党所拘。君迪勃然大怒,要乡人花豺卓引领其到赌塲找恶棍,途中巧与恶棍相遇,三言两语便动武,竟置恶棍於死地。人命关天,堂友心慌,君迪无所畏惧,即驱车载尸往郊野埋掉。
秉公堂自黄君迪到来,威风大振。他被选为秉公堂主席,保皇党则视为眼中钉,多次暗杀不遂。一次,他因公返港,保皇党派人跟踪至港,视机暗算,幸及时识破免於难。他为人慷慨侠义,热爱家乡,趁在港时机,旋即回乡探亲,目睹家乡文化落後,乃捐资建设灌田学堂。
君迪壮年时曾任南美洲筹建台山县立中学代表,成绩卓著。抗战期间,他虽已年迈,但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即放弃晚年的享受,奔驰美洲各埠宣传抗日,募捐筹款支持抗战,赈济灾民,荣任美洲华侨筹款代表。
君迪翁毕生为公,从不考虑个人得失,自己家无应门童子,视若等闲,至晚年才收乡中一贫家子为嗣,供其读书成长。君迪翁不幸於1943年在美逝世,中外人士为了追悼他,慰问其家属,捐赠款达百万美元,吊丧者数千余人。生荣死哀,为华侨中有史以来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