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龙,又名黄湘,绰号牛伯。台山白沙朗北盛华村人,1878年出生。少时随父务农,常练少林拳。性情耿直,富於义气,有豪侠之风,并以孝悌著称。稍长奉父命与兄侨居加拿大谋生。黄氏看到侨胞被西人凌辱,痛感国弱无外交之耻。所以每见侨胞受到欺侮,便挺身而出,维护侨胞安危,不遗余力。後值孙中山到加宣传革命真理,他参加同盟会,且倾囊捐助革命经费,甚为孙中山所器重。国内讨袁开始,他即与马湘等整装回国参加敢死队,并任队长。他英勇善战,屡建功勋,被擢升为元帅府街士大队长,马湘为副,故有“黄湘、马湘,相得益彰”之誉。
东莞石龙之役,滇军叛乱之战,在敌军历次袭击中,黄氏始终临危不惧,机智勇猛,化险为夷。1917年,他随孙中山南下护法。1922年陈炯明叛变,围攻总统府,他与马湘保卫孙中山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冲出重围,安抵“永丰舰”。他尽管伤口累累,鲜血汩汩流淌,但仍是泰然自若。孙中山嘉其忠勇,亲笔题书“南方勇士”锦旗表彰他,并派舰送他回乡省亲。
黄惠龙与乡亲谈起革命战斗时,撩衣卷裤,露出斑斑弹痕,他笑指伤痕说:“壮士临阵,非死即伤,大丈夫为国牺牲,幸也,何所惧哉”。听者深为所动。
孙中山逝世後,他任中山陵警卫处处长。国民党清党时,他任国民政府参军长,领中将街。因不满当局放弃东北,民族系於危急存亡之秋,乃愤而弃职回粤参加讨蒋行列。曾被推为省港海员工会主任委员,领导海员支持抗日救亡工作,为坚持抗日的东北义勇军和十九路军募集军用物资作了极大贡献。
广州沦陷後,黄氏退居香港,与袍泽挚友探讨救亡大计。惜乎壮志未酬,竟於1940年於客寓病逝,享年62岁。身後萧条,几无以殓,幸赖友好与侨胞支持,才能隆重为之殡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