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是男,又名李公侠,小名李棠。祖籍台山冲蒌西坑乡桥头村。1886年出生於美国旧金山。
李氏18岁奉父命回祖国读书。1905年在台城组织“励志社”,以反清和反美虐待华侨为志。1906年前往香港参加了同盟会。1907年回到旧金山,参加华侨团体“同源会”,为该会中文书记,进行反清活动。1909年春与祖籍台山青年黄伯耀、黄超伍、温雄飞等组织“少年学社”,出版《少年周刊》进行宣传革命。1910年春孙中山访美,在旧金山成立“同盟会”,“少年学社”成员正式加盟。《少年周刊》改为《少年中国晨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李是男主持副刊和新闻编辑。
1910年1月,孙中山到旧金山筹集革命经费,身任美洲同盟会会长的李是男,是孙的得力助手。同年12月28日孙中山抵三藩市,李是男与黄伯耀前往迎接,安排下榻於广东银行楼上。其时,清政府领事馆亦设於三楼。当搬移行李时,车夫误搬至领事馆,取回後发觉行李箱中,新同志的签盟书不翼而飞。孙即着李是男前往交涉,强迫许炳臻领事将原物交回。
翌年1月3日,新军起义失败,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命李是男、黄伯耀速筹数千元,以救济失败的志士,李、黄倾囊也只得2000美元,孙曰:“款项虽少,但救命力很大。”後来成立筹饷局,李氏被派任局长兼会计,发行“中华民国金币券"(华侨称为“孙文银纸”)。後又发行募借债券,筹得40万美元支持3月29日广州起义。
李氏能写会唱,他组织粤剧团宣传革命道理和筹集军费。他演出的《黄萧养》、《文天祥》、《唤国魂》,演得维妙维肖,逼真动人。因此,在侨群中称他为“革命小生”。
1911年6月,遵照孙中山指示,让全体同盟会员加入洪门致公堂,在华侨中更广泛地开展革命工作。是年9月2日,孙中山与张蔼蕴、赵昱等分南北两路筹款,孙命李氏坐镇三藩市代其主持工作。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建立中华民国。华侨中的革命党人纷纷回国当官,独他迟迟不行。1921年,孙中山对他说:“是男,跟我回中国的大舞台演个大书生吧!”这样,他才回到广州临时总统府任秘书。1931年当广州中山纪念堂管理委员会委员。1937年5月28日,因肺病在广州逝世,时年未满5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