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距离我县水路九十海里。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签订的《南京条约》,香港便被英国人强占了,1860年(咸丰十年)签订的《天津北京条约》,英国又强踞九龙;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拓展香港界址,再次强租借“新界”。这样,香港逐步成为英国在东方的通商口岸。
香港那时居民不过4000人,半为渔夫半为农,九龙也只有800人。英国人为了把香港辟为商埠,以低微的工值雇请毗邻县市四乡居民,为其移山填海,砌筑道路,营建商业区、住宅区。时值广东洪杨起义,接着又是红巾军反封建,五邑“土客械斗”,内地居民为避世乱,纷纷移居香港,至使人口突增至十多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後,我邑连年遭受陈祝三、单眼英的匪乱,是以邑人移居港地,为工、为商者日逐增加。时至今日,香港有580多万居民,其中祖籍台山的, 约有30万人。
澳门,原属中山(香山)县的一个小渔村。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用欺骗手段混入居住。1578年(明万历六年)用贿赂手段强占後,海外贸易便迅速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和西方殖民国家在东方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另外,十八世纪末以後,随着开发美洲殖民地的需要,澳门贩卖人口的贸易活动犹为活跃,“猪仔馆”由数10家扩展至300家。贩卖人口的经纪人遍布邻近四乡,采用拐骗、绑架和各种手段掳掠毗邻居民,澳门又成了世界贩卖人口的基地。
澳门距离我县水路只有52海里。现有人口50多万,邑人约占十分之一。
香港、澳门与我邑近在咫尺,帆船如果顺风顺水,当日可达。自然地成为邑民避乱和华侨出国回乡的驿站,棲留其地为工为商者,亦是情理之所必然。
台山人始於何时移居港澳,现无史可查。然而,在建港时招募的劳工中,多为毗邻四乡居民,我邑当不例外;澳门在十八世纪末开始经营劳工(人口)贸易,台山是“猪仔”劳工源泉之地,以贩“猪仔”经纪为职业主人众多。这些历史资料可以启示,台山人棲居港澳谋生者,最少应有150年历史。
邑人在港澳,初为开山筑路的劳工,或为小商贩。後来,海外华侨增多了,为了与华侨传讯递息,解滙钱银,便有人经营“金山庄”,成了家乡与海外联系的纽带,迎来送往的驿站。以後,随着社会的发展,邑人从事的职业范围,也就起了很大的变化。为工为商,从事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或任港澳政府的公务人员。时至今日,台山人在港澳,经过长期艰苦创业,成为富商巨贾者,不胜枚举;负笈求学,学而成名者,不乏其人;从政为民而成缙绅贤达者,亦大有人在。总之,台山人为港澳地区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