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  
医院急救电话:120
记台山市人民医院护士姐妹

      有人赞美她们对病人的细心呵护;有人感叹她们辛劳背后的辛酸与无奈;有人学习她们如何在家庭与事业中寻找平衡……当我们用多种视角去认识护士时,就会发现这群“白衣天使”其实很苦、很累,有时也很委屈和无奈。但是她们始终坚守在岗位上。因为她们有严谨的职业操守,有守护生命的热情和责任。在这个岗位上,她们辛苦并快乐着。
  护士,是一个让人敬佩的职业。不仅仅是因为她们特有的爱心、细心、耐心,还因为她们的奉献精神,她们一直在医生背后默默辛劳。正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医疗服务中,护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两年,台山市人民医院在创建“三甲医院”期间,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通过改革护理模式、夯实护理基础、发展专业护理,有效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最直观的就是基础护理质量的提升,而“护士责任制”是优质护理的核心内容。该院在护士排班模式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由传统的“功能制”转变为“护士责任制”。所谓护士责任制,就是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整个住院过程的护理计划、效果跟踪、出院安排都由一个专门的护士负责。也就是说,在台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病人,不仅有自己的主管医生,也有自己的主管护士。
  目前,台山市人民医院共有护理人员602名,注册护士545名,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60人。这600多名护理人员把真诚和爱心无私奉献给每一位患者,赢得了患者的信赖,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近两年,在台山市政风行风评议中,该院实现护理工作“零投诉”,ICU病房获“江门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称号,多名护理人员分别荣获“江门市优质护理护理服务先进个人”、“江门名护”等称号。
  A急救中心/李玉玲
  满足感是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台山市急救中心,护士长李玉玲在大家眼中就像自家的大姐。在病人眼里,她是个“热心肠”,凡事总是替他们着想,尽量让他们在住院期间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在科室其他护士眼里,她是亲切的“带头人”,因为她不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而且性格爽朗,和她一起工作不单单能在业务上得到提升,还能收获很多的快乐。
  李玉玲属于资深型护士,已工作17年的她向记者坦言,急诊室的护理工作十分繁琐,节奏紧张,护理质量要求较高。护士除了要完成门诊工作外,还需要有充沛的精力随时迎接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抢救急危重病人时间或长或短,有时需连续24小时特护,有时刚抢救完前一个危重病人,又马上会面临下一场紧张的战斗,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在许多重大车祸、农药中毒等突发性事件的抢救中,都能看到李玉玲的身影。
  除了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李玉玲说,冷静的思维和果断的决定,也是急救中心护士必须具备的。“从接到急救电话后,就要从电话中了解病人的情况,初步判断病情,对家属进行指引,告诉他们在医护人员赶到之前要怎么做。”她说。
  几天前,一名病人被送到急救中心。在检查过程中,病人突然昏迷,脸色发黑,手脚冰冷。“情况紧急,都来不及为他进行常规检查。根据我的经验,判断病人是因为呼吸困难才出现这样的症状,因此立刻为他吸痰,才让他脱离危险。”李玉玲说,整个过程不容犹豫,思考后就需果断决定,因为拖几分钟,病人就有可能死亡。
  在交谈中,她把自己的辛苦谈得“云淡风轻”,没有抱怨,甚至有时还会自我调侃一番。她笑称,当护士17年,其中16年都在急救中心,从没有想过离开医院,也没有想过离开急救中心。
  多年前,急救中心曾收到一位心跳几乎停止的病人。为了救回这位病人,李玉玲与同事为其进行了整整一个小时的“心肺复苏术”,才让病人的心跳恢复正常,将其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
  作为急救中心护士,李玉玲还担任着向社会宣传健康护理知识的任务。李玉玲和她的同时,经常到一些学校、单位讲课,内容包括溺水、烧伤、电伤等急救方法及健康知识。
  “当看到病人由入院时的痛不欲生到出院时的神采飞扬,当一次次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当看到市民从我的课堂上学到护理知识,就会觉得自己的劳动很有价值,很开心。这些满足感就是我工作的动力。”李玉玲感慨地说。
  B心血管二科、介入科/陈勤佩
  挑战能带来更大的成就感
  心血管二科、介入科是台山市人民医院近年来新开的科室,这让陈勤佩的工作备受关注,因此她要比一般的护士承受更多的压力。
  陈勤佩1995年毕业之后进入台山市人民医院工作,期间曾在内分泌科呼吸科及神经内科和肿瘤科、血液科担任护士长。2011年,她开始担任心血管二科、介入科护士长。陈勤佩总是笑称自己是“开荒牛”。据不完全统计,自开科以来,直至去年末,她已配合医生完成了500多例手术。
  “开科的第一天就为一名76岁的老年患者安装了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开科后第一个月,就完成了夜间急诊心肌梗塞手术15例。”庞大的工作量,让陈勤佩迅速消瘦,一个月内体重下降了10斤。
  她认为,自己虽然是护士,但做护理工作同样能施展个人才能,特别是参与了介入科的工作,她更有如此感受。
  “除了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还要做好手术后的护理和健康宣教。我在主任的指导下制定了病人的专科健康处方以及健康宣教手册,让病人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病情以及护理情况。”她说。
  她认为,今后的护理将朝专科化发展,护士不仅仅负责打针、换药、擦身等护理,还需要更加专业的技能,并能为病人讲解更多的病理知识,还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这些,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该院介入科是目前江门地区一家设施完善、设备先进、专科医务人员配备齐全的规范化综合介入治疗科室。所谓介入治疗,是指在放射设备辅助下,将专用医疗器械插入人体特定部位检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介入手术期间,陈勤佩必须身穿重达30公斤的防辐射工作服工作。“手术期间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情况,护士比医生有更多的肢体动作,整个手术有时需六七个小时,这对我们的体力是极大的考验。”陈勤佩笑称,每次脱下工作服的瞬间,才发现自己的衣服都湿透了,宛如一只落汤鸡。
  “医生有医生的优势,护士有护士的价值。虽然是女人,我却从不害怕。”陈勤佩面对工作中存在的危险性,总是显得很淡然。“因为这样的工作并无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种挑战让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也感受到了无尽的满足。”她说。
  C ICU/马月丹
  选择这个行业从未后悔
  “当护士有20年了,很喜欢这个职业,感觉很多人需要自己帮助。为病人减轻了痛苦时,就会有种满足感,选择了这个职业,从未后悔过。”台山市人民医院ICU护士长马月丹说。
  采访期间,她正在ICU为好几位老年患者做护理,为他们擦脸、喂水。她笑着问患者的身体情况,而且很专业地叮嘱病人,语气温婉但毋庸置疑,很难想象这个个性温和、外表文弱的护士有这么强的专业气场。
  “在ICU,全部都是病危患者。因为没有家属在旁陪伴和护理,护士需要非常有耐心,所以大家都‘混熟’了,护士和病人就像朋友甚至家人一样。当病人把你当作朋友或家人时,他们就会很信任你,无论是做治疗还是在生活中,一旦有什么问题他们第一个会想到你,作为护士,能给他们更多的帮助是非常开心的。”马月丹发自内心地说。
  2012年除夕,当马月丹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正准备下班,突然有家属送来了一位农药中毒的女患者。她带领护士们顶着强烈的农药味进入紧张的抢救工作,配合医生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插上胃管进行洗胃。为了血液净化的需要,她甚至还为患者进行床上擦浴,换上干净的衣服。抢救两个多小时后,她才发现自己早已饥肠辘辘,并错过了万家团圆的时间。
  自ICU开科自今,该科室一直得到医院的重视,PICCO检测仪、血液净化机、BIS监护仪、高性能呼吸机、血气分析仪、降温机等大量抢救仪器都陆陆续续添置至病房里。
  “仪器更新,护理的业务知识更要更新,才能整体提高医疗水平,让患者受惠。”马月丹说,为了整体提高重症救护水平,ICU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核心能力培训计划,定期按护士层级进行操作及理论培训、考核。所谓“勤练出精兵”,该科室的护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去年被评为“江门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率达90%。
  工作之余,马月丹坚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撰写论文,不断地充实自己。去年12月,她被江门市护理学会聘为病重病护理剂重症监护(成人ICU)委员会委员。
  “只有不断学习提高,才能成为其他护士的榜样,才能带领整个科室发展。作为护士长,这也是重担,也是对我自己的要求。”马月丹说。
  D 儿科/陈武璇
  贴心的“护士妈妈”
  “在家里,一群大人围着一个小孩子还不一定照顾得来,但在这里,我们每一位护士都得对好几个小生命负起责任来。”台山市人民医院儿科护士陈武璇说。
  孩子生病了,容易耍脾气,听说要去看医生尤其是要打针,害怕得不得了。“不要怕,打了针立刻就会好了。”“以前我们这儿也有得你这病的孩子,可是他很听话,乖乖吃药打针,不久身体就好了。”面对着孩子,陈武璇总是很细心,用一句句的甜言蜜语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陈武璇是潮汕人,2000年刚到台山市人民医院时,因语言不通几乎无法工作。因此,她也下定决心,一句句地学起台山话。如今的她早已能用台山话与孩子畅谈,她的一句句开导与鼓励,让孩子们渐渐走出阴影,变得与医生和护士亲近起来。“孩子病了,孩子和家长都不开心。我们作为护士,绝对不能把不耐烦的情绪写在脸上,要对他们多微笑。”陈武璇笑着说。
  刚来医院的孩子会吵会闹,打针的时候也不配合,陈武璇说,自己就是经常靠着“甜言蜜语”,哄得小朋友们乖乖地打针。
  现在相处下来,患病的孩子也很喜欢黏着她,在打针的时候都会撒娇要糖作为奖励。
  很难想象,护士在把病人当家人照顾的同时,还得兼顾自己的家庭。陈武璇说,因为工作的关系,她对家庭,特别是女儿总是亏欠的。自女儿上学以来,除了休假期间,陈武璇几乎没有去接送过她。“有一次她打电话给我,要求我一定要去学校接她放学。谁知那天下班来了一名重症病人,我立马又投入了工作。后来等我到了学校,已经是一个小时后了,学生们都走了,只剩下她孤零零一个人在校门口。”说起女儿,陈武璇忍不住眼泛泪光。
  去年,同为医务人员的陈武璇的丈夫前往非洲参加志愿医疗工作,家庭的担子一下子全落在了陈武璇的肩膀上。在这一年里,她的家公、家婆都患了病,甚至住院治疗。“我作为媳妇,虽然都是在医院里,但总是工作忙,没办法亲自照顾他们。”所以,每到下班后,她总是还没来得及换下护士服,就得匆匆赶去照顾老人。(江门日报/陈素敏)

 
  
  护士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人医/摄


  
  李玉玲(左一)正在救护车上指导年轻护士工作。 陈素敏/摄


  
  陈勤佩细心护理病人。  陈素敏/摄


  
  马月丹对护理工作从不马虎。  陈素敏/摄


  
  陈武璇仔细为儿童患者探热。  陈素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