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严守耕地红线,让荒废的土地“活”起来,海宴镇人大积极行动,组织市、镇两级代表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调研,深入了解当前撂荒地复耕难点,为探索破解耕地撂荒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让“沉睡地”蝶变“致富田”。
调研组一行来到海宴镇石美村委会桂南村番薯种植基地实地察看。放眼望去,成片番薯长势喜人,迎来了丰收。只见番薯种植基地一派忙碌的景象,村民们正忙着采收番薯,大家分工协作,忙的不亦乐乎,从采收分拣装袋到装车,井然有序。Δ镇人大代表徐炎邱向代表们介绍石美村撂荒地整治情况
据镇人大代表、石美村党委书记徐炎邱介绍,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这片良田一度成为了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十分可惜。为进一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人大代表深入开展视察调研,对这片土地的撂荒原因、撂荒面积、撂荒年限和流转意向等基本情况进行逐一摸排,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积极与镇农业部门沟通、建言献策,最终成功将桂南村400多亩撂荒地进行整治,重新耕作,发展番薯产业。目前,基地全面采取施肥浇水自动化生产模式,浇水施肥一气完成,既节省了人力,也降低了成本。 桂南村是水库移民村,地处桂南水库边,耕地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宜根茎类农作物的生长,该选区人大代表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发动外出乡贤与有种植意向的企业合作,在镇人大代表徐炎邱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黄升的牵线搭桥下,多次召集村干部、村民代表碰头商议,最终敲定“一点红”番薯为种植品种,并以“公司+农户”联营的模式进行种植。 据黄升介绍,番薯种植基地从去年12月开始种植,撂荒地实现土地流转,不但让村民直接从租赁土地中得到收益,还促进了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租金、工资、红利多丰收。 今年春耕期间桂南村复耕复种了撂荒地400多亩,同时解决了十多名村民就业问题,实现村民增收2万多元。另外,桂南村通过出租土地,每年为村民带来地租收入8万多元,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如今,“一点红”番薯已成为石美村“一村一品”又一特色农产品,接下来桂南村还计划发展番薯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效益。居住在桂南村的徐阿姨说:“感谢人大代表为我们的事不断奔波,这个基地的建成,不仅为我们村民每年带来分红,而且还能就近工作,你们真是我们群众的贴心人”。
番薯种植基地负责人表示,今年试种的“一点红”番薯,虽然个头大小不一,亩产在1000斤左右,产量不算高,但是桂南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种植的番薯皮薄香糯甜滑,品相好的在市场上能卖到3元一斤,每亩效益也可到3000元。预计今年中秋后,亩产会有所提升,在3000斤左右,亩效益可到9000元,他们对未来产业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也希望镇政府继续给予更多农业帮扶,让他们能做大做强。
实地视察后,组织召开了调研座谈会上,镇农业农村办负责同志向代表们汇报了全镇撂荒地治理情况,代表们对石美番薯种植基地把撂荒地化废为宝,利用现代科技农业技术,采取施肥浇水自动化生产模式表示肯定,并提出石美村撂荒地化废为宝的农业模式可作为示例在全镇推广,让其他村结合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将辖区内撂荒地种上经济效益好的粮食,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本次活动,让代表更加深入了解到全镇撂荒地治理的整体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代表们纷纷表示,作为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今后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多提一些农业方面的好建议,让更多人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来,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让更多人在家门口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