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江门市人大代表台山代表团在江门市第十六届第五次会议上,聚焦“百千万工程”关键领域,提交涵盖产业振兴、人才支撑等方面的31条代表建议。主题活动月期间,代表们以这些建议为履职抓手,持续跟踪调研,将集中履职实践深度融入“百千万工程”主战场。 聚焦地理标志农产品,激活乡村产业引擎 围绕《关于加强“江门优品”“台山优品”等区域特色品牌推广培育的建议》,第一小组聚焦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培育与产品升级主题,先后走访台山市绿盛食品有限公司、台山市国有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台山青蟹体验馆、江门市霖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详细了解我市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养殖、加工、销售和品牌保护等情况。 实地调研后,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为农产品加工添活力:产品宣传上,要加大网络媒体宣传攻势,深挖农耕文化内涵,讲好“台山味道”品牌故事;产业升级上,建好冷链集配中心,破解鲜活农产品“出村进城”时效难题;融合发展上,规划“地理标志+乡村旅游”线路,将养殖基地变研学景点,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样板。 关注中医药传承,守护百姓健康福祉 为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赋能“百千万工程”民生改善与产业升级,第二小组精准锚定基层服务优化和产业创新突破需求,开启“医疗机构+企业+科研”立体调研模式,把脉中医药发展实情。代表们先后走进水步镇卫生院、特一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中医院,详细了解我市中医药发展现状,并开展深入交流。 聚焦中医药行业提质增效,人大代表集思广益献良策:以市中医院为龙头,深化医疗服务、学科打造、人才培养等同质化建设,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下沉,让基层医疗机构成为中医药服务“主阵地”;完善人才梯度培育模式,打造高素质、复合型中医药人才队伍,提升专业服务能级;实施名老中医传承工程,建立省级名医工作室,以守正创新彰显特色;运用好线上线下平台普及中医药文化与“治未病”知识,不断提升群众认可度。 深耕职业教育领域,夯实人才支撑基石 “提升稳定就业保障水平”是我市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为助力这一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第三小组聚焦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技工学校新校区实地调研,一边查看新校区建设进度,一边深入了解专业布局、实训设备配置及校企合作规划,重点关注“实训与岗位精准对接”“本地就业率提升”等核心问题。 调研中,代表们敏锐捕捉到实训设备滞后、企业参与度不足等制约职业教育提质的瓶颈问题。针对这些痛点,代表们各抒己见:建议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实训设备更新升级;推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计,共建实训基地;探索“技能等级与学历衔接”路径,为本地产业集群精准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探索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第四小组瞄准“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发力点,深入凤乡玉怀民宿、龙飞生物公司一线调研,为督办《关于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活力、推动江门市消费升级的建议》拓宽工作思路。代表们在凤乡玉怀民宿感受侨乡文化与本地资源禀赋的融合巧思,在龙飞生物公司探寻果树培育、科普与旅游产业融合新路径,重点关注特色资源整合、农旅融合提质等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的关键问题。 代表们认为台山农文旅融合发展潜力巨大,建议要因地制宜,比如探索“果树培育+科教文旅”融合新场景等,用好本地特色元素擦亮乡村旅游名片。代表们以扎实调研为盘活乡村特色资源、壮大富民产业“培土施肥”,全力助推“百千万工程”在台山乡村结出振兴硕果。 从人代会上的精准建言,到闭会期间的深入调研,近年来,江门市人大代表台山代表团以助力“百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履职主线,将代表职责与地方发展紧密相连。他们以深入调研、务实建议为笔墨,在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升级、民生福祉改善的画卷上,不断书写着履职为民的新篇章,为“百千万工程”在台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注入源源不断的人大力量。 来源: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