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的迅速普及,在极大便利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衍生出一系列交通秩序和安全问题。如何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7月27日,台山市人大常委会依托江门市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台城环南社区,举办“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代表议事会暨立法征询会,邀请广东省、江门市及台山市三级人大代表与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社区居民代表面对面议事,听取和收集基层立法需求,以进一步聚心聚识、献智献策,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搭建议事协商平台,凝聚社会治理合力 议事会绝不止“就事论事”这么简单,还要讲究实效。会前,台山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联合台城街道工委组织三级人大代表实地视察台城城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工程以及部分城市道路通行、道路安全设施建设情况,通过调研走访,力求精准“把脉”,把问题带到议事会上来,探求解决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难点堵点和盲点问题。 “电动自行车禁止上楼,如何解决停放和充电问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外卖行业骑手驾驶电动自行车时超速、闯红灯、逆行、浏览手机现象普遍。对于这类新兴行业如何加强监管?” 议事会上,人大代表、政府职能部门、居民代表围绕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登记、通行管理,停放设施、充电设施、非机动车道建设,快递、外卖等新业态行业的安全监管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和协商,你一言,我一语,碰撞出一个个“智慧火花”,气氛分外热烈。 台山市人大代表蔡惠娟、朱英焜一直非常关注电动自行车的通行安全问题,并在今年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上领衔提出了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建议。在本次议事会上,与市公安交警部门、市交通运输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开诚布公面对面沟通交流,也使代表们更充分了解有关工作。在蔡惠娟看来,这既是一次交流会、促进会,也是一次内容丰富深刻的调研会。 “台城旧城区道路狭窄且路权空间混杂,非机动车道设置不足;新城区道路尽管规划有非机动车道,但一部分道路未能建成连续的非机动车道。接下来在规划建设方面该如何去保障非机动车路权?现有的道路该如何进行改造提升?”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穿村过镇公路及村庄路口,缺少标志标线、隔离防护、减速带等基本交通安全设施,且存在照明不足的情况,事故多发易发。在加强道路安全设施建设方面,相关职能部门有何措施?” 代表们现场摆问题、问措施, 政府职能部门亮数据、提举措,当面鼓对面锣,掀起了议事问答环节的一阵阵高潮。在一次次互动交流中,代表与市民反映意见和提出建议的便捷通道“开启”,党委政府倾听民意了解民生的桥梁“架起”。 “只有发扬人民民主,才能把人民的智慧力量凝聚到推动工作上来”。在台山市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人事任免工委主任苏玉霞看来,民主不仅体现在选举,还要丰富参与渠道,让人民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让民主得到最有效的表达。台山市人大常委会一直在探索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形成“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本次议事会就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缩影。 汇聚“原汁原味”法治需求,传递良法善治声音 “由于缺少面向驾驶人和车辆源头的规范管理及通行规则,事故或交通违法后无法追责到人,使得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如何让电动自行车出行安全、真正便民利民?关键在于运用‘法治’的力量。”省人大代表赵德伦提出建议,立刻得到许多人认同。 代表议事会既搭建起党委政府与代表、群众的互动平台,也成了立法征询的会客厅,围绕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的一次次的互动交流汇聚起“原汁原味”立法需求,传递着良法善治的声音。 结合上级人大年度立法建议项目的征集,台山市人大常委会在现有台城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基础上,将触角延伸至江门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台城环南社区,更大程度拓宽了基层群众参与立法意见征询的渠道,让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地方法规由人民群众“议”和“汇”,保障了立法直接反映和体现民情、民意、民智。 “我们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目的,就是要让基层群众走进来、把群众心声讲出来、将群众意愿带上去,使‘社情民意’‘街谈巷议’成为民主决策、立法决策的重要参考,促进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台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陈素琼说。 接下来,台山市人大常委会将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人大代表联络站等民主民意表达平台有机结合起来,与地方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和创新实践结合起来,持续发挥好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站“民意直通车”作用,着力推动良法善治。 来源: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