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二月,春暖花开。2月23日9时,台山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台山影剧院隆重开幕。
开幕大会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吴晓谋主持。市长谢伯欣作政府工作报告。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吴晓谋、温群湛、陈毅荣、陈月谋、关泽锋、陈增辉、温建强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出席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市政协主席林子其,市委副书记李健慈等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等领导同志。
全国、省、江门市人大代表,出席市政协十一届六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正局以上市直单位、正局以上双管单位、上级驻台山市有关单位的领导,各镇(街、场)党委书记、镇(街、场)长、主任,老同志,社会各阶层代表列席了开幕大会。
谢伯欣回顾了“十一五”时期工作情况,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谢伯欣说,“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
——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五年年均增长16.1%;人均生产总值2.33万元,年均增长16.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61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年均增长2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0.45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年均增长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14亿元,比上年增长38.3%,年均增长26.6%,五年累计达48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年均增长16.3%。外贸进出口总额14.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年均增长6.5%。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年均增长12.3%。全市镇级财政总收入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年均增长24.4%。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成效明显。产值超亿元企业由2005年的21家增至33家,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4.2%。五年新增11家市(地)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16种高新技术产品和1445件专利、获19 项市(地)级以上科学技术奖、新增11个省级以上名标名品。川岛旅游度假区和富都温泉度假村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
——城乡协调发展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完成省道高铜线台城至斗山段、大江至水步段和麻阳线金星至都斛圩段、海宴至横山段以及腰那线北陡段及其延长线那琴至平堤段等改造工程,全市实现公路通车里程达2746公里。镇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率达100%,完成老区公路建设183公里;
——和谐台山建设扎实推进。2010年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平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8832元和7341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7.8%和8.2 %,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1.7%和6.2%。五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1万个,安置城镇人员就业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6%。我市蝉联四年评选一次的“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台山广东音乐和斗山浮石飘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台城和斗山分别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音乐之乡和飘色之乡。台山排球运动学校被授予“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称号。
——政府服务水平和执行力显著提升。五年共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461件和政协提案529件。
关于“十二五”时期目标和主要任务,谢伯欣在报告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力争全市GDP达467亿元,人均GDP达4.67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台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发展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谢伯欣说,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至关重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排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8%,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平工资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
谢伯欣最后表示,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再接再厉,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台山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市人大常委会务副主任温群湛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市法院院长林其俊作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检察院检察长何国航作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据了解,会议开幕式前,全体代表参观了我市水利建设和公路建设项目。(台山政府网众慧、方惠、立市 通讯员锐权)






审编:陈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