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人大工作者1篇论文获评广东省2023年度人大制度研究优秀成果
栏目:人大动态   作者:台山人大常委会 发布时间:2024/01/09 08:56 

我市人大工作者1篇论文获评广东省2023年度人大制度研究优秀成果


2023年,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人大制度研究会在全省开展年度人大制度研究和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近日,评选结果出炉,我市人大工作者1篇论文获评全省2023年度人大制度研究优秀成果。

图片

图片




人大跨区域联合监督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陈洁华

摘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全面实施,构建跨区域的人大联合监督工作机制具有紧迫的现实需求。本文在粤港澳大湾区协作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以台山市人大常委会跨区域联合监督的实践应用探索为视角,对人大跨区域联合监督工作机制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对该机制的构建进行展望,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人大;跨区域;联合监督

一、引言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粵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为基础,区域间的互联互通互补逐渐加深。那么,如何发挥各级人大联动协同作用,实现人大工作的区域协作,是需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研究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立人大跨区域联合监督工作机制对于促进各方合作、形成合力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二、台山市人大常委会对跨区域联合监督的初步探索

目前,台山市人大常委会正积极探索人大跨区域联合监督工作模式,在健全跨区域对话协调机制、拓展配套性公共服务共享等领域,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优势作用,找准区域间的共同关注点和互利互赢面。

台山市白沙镇邻近开平市百合镇、赤坎镇、赤水镇、三埠街道等多个镇(街)。多年来,由于两地边界接壤的区域特殊性,跨界的交通、服务、教育、产业等一系列民生问题难以解决。为促进台山、开平两地实现“民生共享”,2022年台山市白沙镇设立跨界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畅通两地民情民意反映渠道、切实为两地群众办实事的平台载体。白沙镇人大代表跨界联络站由来自不同行业的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组成,为了更好发挥跨界联络站作用,白沙镇人大建立《白沙镇人大代表跨界联络站工作方案》《人大代表跨界联络站驻站代表工作职责》《人大代表跨界联络站代表工作流程》等工作机制,落实“代表倾听日”“预约接待日”“三级人大代表联席会议”等系列举措,并通过与开平市赤水镇、三埠街道等镇(街)人大对接,携手解决跨区域民生问题。

台山市人大常委会指导设立白沙镇人大代表跨界联络站,有效推动了市、镇人大纵向联动、横向交流,让代表建议在跨县级市范围内畅通流动,切实把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合力,助推台开同城融合发展。

三、人大跨区域联合监督工作机制的经验借鉴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不断深入推进,作为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人大工作始终紧跟、融入、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立足法定职责,聚焦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重点任务,实现了人大工作区域协作从尝试探索、机制保障到常态运行的实质性进展,用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也为人大工作区域协作提供了实践参考。

其中,在联合监督方面。2021年6月,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对《关于促进和保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开展执法检查,整个过程中共同商定执法检查方案、共同召开视频启动会、联合进行实地检查、加强信息共享并同步开展审议,有关市、区人大常委会积极配合,示范区执委会主动接受监督,体现了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高效协同。同年,“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长江禁捕联动监督联合执法行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邀请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共同开展渔业法和渔业管理条例执法检查;上海市崇明区、南通市启东市和海门区三地人大召开长江禁渔联动监督座谈会,实地检查长江禁渔联动现场,商讨联动执法和共同监督工作等。随着法律法规的深入实施,共性问题的不断显现,人大工作协作向监督领域不断延伸,长三角人大在联合监督的内容和形式上跨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对于推动解决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从长三角人大工作区域协作的模式来看,人大多层次合作形成了整体联动的局面。长三角人大工作协同不局限于省级间的“你来我往”,而是整体的系统优化,市县人大常委会之间的工作联系、区域交流日渐密切,已经构建起了省级人大常委会主导,各专工委和工作机构、市县人大全面参与的良性循环。

总结长三角人大工作协同的实践,加强人大工作区域协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中央决策部署的全面贯彻、促进区域发展战略的真正落实,促进共性问题的有效解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对构建人大跨区域联合监督工作机制的思考

构建人大跨区域联合监督工作机制,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积极推进各级人大横向协作,围绕各方共同关注的痛点、堵点、难点,聚焦共同领域、解决共同问题、承担共同责任,实现重点同向、动作同频、效果同进,形成系统的监督机制。

(一)建立协议合作机制。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联合监督合作协议,指导、规范跨区域人大有序开展联合监督。紧扣合作协议加强联动,把“协同发展”“高质量”作为目标取向,找准人大工作服务大局、发挥作用的切入点着力点,在深化工作协同、加强互访交流、建立多层次、常态化联合监督机制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化解阻碍区域协同发展的瓶颈制约提供人大方案。

(二)完善沟通交流机制。有力推动联席工作会议常态化,注重加强不同层级人大常委会的沟通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不断提高沟通的频率和质量。着力推动各地人大对口部门间增进交流,逐步形成常态化联系机制。有序完善跨区域联合监督程序,选择能够体现区域共性的重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执法检查或代表联合视察。创新设立联合监督平台,将监督工作与代表工作有机结合,探索跨区域开展代表活动,汇聚代表智慧,借鉴经验做法,互相取长补短。

(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在提高人大数字化工作水平的基础上,着力打通联合监督工作数据对接,进一步建立健全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高效协作。通过日常沟通、定期交流、专题协商等形式,加强立法、监督、决定、代表工作以及自身建设等各方面的信息互通,及时通报联合监督项目的进展情况和人大工作的重要情况,共同提升工作的整体水平。探索成立联合课题组,围绕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区域协同发展,选择共同关心的课题,共同开展调查研究,共享理论研究成果。

五、人大跨区域联合监督工作机制的优势与挑战 

(一) 优势分析。 

一是有利于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跨区域协同发展各项工作中。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针对区域协同发展推进工作开展联合监督,是站在人民立场,充分发挥人大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深入区域协同发展建设的一线,查找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出现的问题,以更加刚性的监督促使政府及时研究对策、优化方案,确保区域协同发展的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二是有利于进一步开拓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思路。人大代表来自不同领域,很多都是各行各业的理论专家、业务骨干和专业性人才,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跨区域联合监督,从不同角度、不同专业层面给相关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督促相关单位进一步理清思路、开阔视野、创新方法,为全面有序高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增添强大动力。

三是有利于实现社会发展互利共赢。开展跨区域联合监督,进一步加强了人大系统沟通交流,相互借鉴了科学高效的经验做法,从更为宽广的视角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人大跨区域联合监督聚焦共性发展难题,以人大联动带动政府合作,促进政府以全局的眼光谋篇布局、以战略的眼光精诚合作、以时代的眼光开拓创新,进一步各扬所长、相互赋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利共赢,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二)挑战分析。 

一是地区差异、标准统一难。人大跨区域联合监督工作机制涉及多个地区,不同地区在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社会经济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联合监督工作的统一标准难以制定。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统一监督标准,确保监督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是协调合作、沟通成本高。在人大跨区域联合监督工作机制运行过程中,各地区人大机关之间需要进行频繁的协调合作。由于跨区域协作,各地区治理事项、谈判协商、制度调整等成本明显增加。在联合监督工作中,如何加强协调合作,确保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从而降低沟通成本,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三是信息共享、数据保护风险大。人大跨区域联合监督工作需要对大量的监督信息进行共享和汇总,而信息共享涉及到数据保护的风险。在信息共享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六、对人大跨区域联合监督工作机制的展望与建议

(一)在打破地域壁垒上发力。完善人大跨区域联合监督工作机制,要建立统一的跨区域联合监督指导框架。充分吸纳各地区的经验和意见,通过广泛研讨和咨询,明确联合监督的目标、原则、程序、责任分工等要素,确保该框架兼顾各方利益,能够适用于不同地区的监督工作,为各地区人大提供统一的指导和规范,从而提高联合监督的效率和质量,实现监督工作的一体化。找准依法履职的切入点、着力点,按照乡镇人大先行结对、县级人大深化合作、市人大全面融通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创新人大跨区域联合监督工作模式,推进交界乡镇人大互联结对、相邻县级人大互联合作、毗邻地市人大互联融通,构建多层次、全覆盖、宽领域的省际区域合作交流格局,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展现人大担当作为。

(二)在创立载体平台上发力。探索深化跨区域人大合作交流机制,通过建机制、搭平台、拓渠道,推动跨区域人大联合监督务实开展。建立联合监督沟通会商机制,指定专人对口联络,定期或不定期采取座谈、调研等方式进行会商,以机制巩固深化合作交流;县镇人大层面可探索建立交流互访机制,双方通过召开联席会、定期互访、特邀代表列席会议、互派客座代表、代表交叉挂职等方式,推动代表互动交流常态化。打造联合监督交流平台,强化省际区域市、县、镇三级人大横向、纵向联动协同,推动跨区域人大常态交流、联动履职。抓好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和日常运行,进一步推广交界乡镇、县、市建设跨界人大代表联络站。创建联合监督意见反映渠道,丰富代表反映问题的途径,推动解决关联问题、共性问题。

(三)在聚焦群众关切上发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找准跨区域人大联合监督的切入点、着力点,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拓宽合作空间,增强合作实效,推动解决跨地区人民群众共同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携手合作开展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加强人大交流协作,以跨界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抓手,推动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加强人大跨区域联合监督的公信力和有效性,提高公众参与和监督的透明度。主动向公众公开监督计划、监督报告和监督结果,及时向公众公布监督工作的进展和成果,增强公众对监督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工作,接受公众的监督意见和建议,增强监督的深度和广度。

七、结论

人大跨区域联合监督工作机制具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升监督水平和加强统筹协调等优势,有效推动人大工作区域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然而,面对地区差异、协调合作和数据保护等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确保联合监督工作顺利实施。通过不断完善机制、加强协作,人大跨区域联合监督工作将发挥更大作用,为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论人大工作区域协作的重点内容及模式特点——以长三角人大工作协同的实践为例  万鹏程 

[2]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人大开展区域工作联动的思考 刘骞



(作者陈洁华系台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综合股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