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人心!省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江门
栏目:人大动态   作者:台山人大常委会 发布时间:2023/01/19 09:50 

振奋人心!省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江门

1月12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记者梳理了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与江门紧密相关的元素。深江高铁开工、战略性产业集群、新时代侨文章等重大部署对江门寄予厚望,释放出快马加鞭、抢抓发展的强烈信号。

图片

陈栋 摄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高起点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形成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2021年8月,《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江门成为省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的布局城市,其中8个战略性产业把江门标注为“核心城市”。


为此,江门深入实施“工业振兴”工程,巩固发展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筑牢工业规模化发展基本盘,同时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工业跨越式发展新引擎。


得益于“链长制”的深入推进,战略性产业集群在江门快速壮大。数据显示,2022年前11月江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34.49亿元,其中15条重点产业链合计实现增加值949.61亿元,同比增长3.5%。细分来看,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大幅增长66.5%,硅能源产业链增长43.2%,智能装备产业链增长21.7%,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增加值分别增长13%和9.9%。


图片



报告原文

总投资均超过500亿元的深江高铁、狮子洋通道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开辟新的重要通道。


2022年10月,深江高铁正式开工建设。线路起自深圳西丽站,向西经东莞市、广州市、中山市、江门市,接入江门至湛江铁路江门站,正线全长116公里,建设工期5.5年。目前,从江门通过铁路前往深圳需要途径广州南站,时长在1.5小时至2小时之间。深江高铁通车后,深圳与江门可实现1小时内通达,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的功能将进一步提升。


图片

深江高铁开工现场。郭永乐 摄


报告原文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引导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有序转移,探索共同富裕路径和模式迈出新步伐。


2022年,江门主动对接省产业转移最新政策,成功争取将台山、开平、鹤山、恩平纳入省新一轮产业有序转移的承接范围,可参照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享受承接珠三角城市专业转移的相关政策。


2023年工作安排

报告原文

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若干5000亿元级的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家居家电、纺织服装、食品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智能家电、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和食品是江门重点发展壮大的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正朝着机械化、集约化、高端化、数字化发展。


而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势头更加迅猛。新会新能源产业园依托江门“双碳”实验室,与一批“双碳”领域知名专家和高水平科研团队实现产研互动,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将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取更大的主动权。


图片

江门双碳实验室。 张奕维 摄



报告原文

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持续深入推进“文化引侨、平台联侨、政策惠侨、经济聚侨”系列工作,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助力广东对外交流合作。

江门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华侨华人新生代已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教育家、科学家和企业家,这是江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资源。近年,江门坚持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提升“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建设新时代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在联系服务全球6000多万华侨华人中体现侨都担当。


就在今年1月10日,广东赤坎华侨古镇试运营,成为江门市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文化引侨”的新鲜实践。目前,江门正持续打造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国家平台、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全球侨务资讯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国家平台等多个载体,将成为全省推进“文化引侨、平台联侨、政策惠侨、经济聚侨”系列工作的开拓者和实干者。


图片


报告原文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落实“1+14+15”政策体系,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探索建立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增强转入地造血功能,为转出地产业升级拓展空间。


本月召开的2023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广东今年将高标准推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加快出台《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实施方案》,在粤东粤西粤北12个地级市及惠州、江门、肇庆3个地级市高标准建设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打造3至4个省级重点主平台。


当前,江门发展改革部门正牵头编制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工作方案,计划建设“一平台四片区”的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推动各类政策资源在主平台内叠加共享,以此带动西部地区自身造血能力,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李霭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