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芬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赴潮汕地区开展专题调研 助力做好“侨”文章 打响“银信文化”品牌
栏目:人大动态   作者:台山人大常委会 发布时间:2020/12/17 10:26 

为助力盘活端芬镇华侨文化资源,加快端芬“银信小镇”建设,近日,端芬镇人大组织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和部分江门、台山人大代表远赴潮汕地区开展专题调研活动,为做好“侨”文章、打响“银信文化”品牌蓄势聚力。


图片



履职平台充分发挥作用



 调研组到参观的第一站,便是汕头市金平区光华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光华街道人大工委曾荣获2019年“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不但软硬件均达到星级标准,更承载着代表收集意见、开展活动、履职述职的重要功能,尤其围绕做大做强侨批文化方面,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群众的很多意见建议均汇聚于此,形成共议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与金平区人大常委会选联任工委、光华街道人大工委相关负责同志深入交流后,端芬镇人大主席欧坚彪表示,打造人大代表联络站尤其是基层村级联络站,不能受限于场所面积大小,可结合村(居)委会办公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等,力争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软硬兼备”建设标准。同时,要围绕端芬镇党委提出的“四园三中心”建设和银信文化生态旅游小镇,打造各具特色的代表联络站,借鉴光华街道人大工委的经验做法,架起人大代表与华侨侨眷的沟通桥梁,快速有效听取海内外华侨同胞的意见建议,形成共商共议、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助力端芬银信文化做大做强。


图片



“银信文化”名片亟待擦亮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汕头市侨批文物馆后强调,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在先后参观走访了汕头市的侨批文物馆、开埠历史陈列馆和潮州市牌坊古街后,江门市人大代表阮云峰说,这一次参观调研,使我对侨批文化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对侨批背后的家国情怀有了新的认识。“侨批”亦称“银信”,近年来台山市相续建设了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台山市银信博物馆、银信纪念广场等场所,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讲好台山人艰苦创业、爱国爱乡的生动故事、展示华侨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载体,但如何串联各项文化以及旅游资源,形成华侨文化、银信文化文旅产业体系,打造端芬银信文化旅游重镇,擦亮台山的城市“名片”?接下来各人大代表还要积极发挥密切联系群众和建言献策的作用,助力做好华侨文化、银信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宣传推广,讲好“银信故事”,构建“侨乡品牌”。


图片



“古驿道+”活化可串珠成链



“潮汕地区的古驿道为‘瓷’道,五邑地区的古驿道为‘侨’道,贴在端芬镇海口埠银信柱上的648块瓷片就是潮汕地区烧制的。”在汕头金平区小公园附近骑楼街道参观调研时,端芬镇人大代表李晓春表示,南粤古驿道台山市端芬镇海口埠至梅家大院示范段自2017年建成后,已连续两年承办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台山站)的活动。接下来,端芬镇要继续以古驿道为主线,将散落在乡村周边的侨墟、侨校等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不断探索“古驿道+”的活化利用,开辟“古驿道之旅”、“侨建筑之旅”特色路线,让游客零距离参观体验华侨文化,带动沿线乡村振兴,逐步焕发古村发展新活力。


 结合前期调研视察,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工作实际,端芬镇人大密锣紧鼓、快马加鞭,紧扣党委中心工作,在用足用好侨资源、侨文化狠下功夫,探索建立 “123”人大代表联系华侨侨眷工作机制(每名人大代表固定联系1名华侨侨眷,每季度联系该华侨侨眷2次,每年组织3个人大代表专题活动),积极向华侨侨眷收集意见建议,通过拓宽人大代表与选民、华侨侨眷的联系渠道,构筑人大代表与华侨侨眷密切联系的“互联网”,群策群力助推“银信端芬”建设。




来源:端芬镇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