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责任担当 问出监督实效——台山市人大直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专题询问
栏目:监督动态   作者:台山人大常委会 发布时间:2020/11/27 17:33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9月7日下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在听取市政府专项报告的基础上,开展专题询问,对我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一次“大考”。

“出题人”是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答题人”是市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聚焦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农村路网和自来水管网建设等人居环境整治主攻方向,“出题者”直击要害,问进展、问实效。“答题者”如实应询,讲具体措施,列出时间表、路线图,作出郑重承诺。

分组深入调研,进行“摸底”设问

近年来,全市上下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压实责任,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持续向好。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该如何推进?

这次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认为,要注重解决整治行动进入攻坚阶段发现的深层次问题,问出责任担当,问出监督实效,打造以往监督的“升级版”。

为此,市人大常委会把功夫下在询问前,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问前调研,于7月份成立调研组,“兵分三路”由三个小组分别调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村庄集中供水等情况,“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效、农村厕所改造、生活垃圾处理等情况,以及村庄规划编制、村道建设、农民住房整治改造等情况,采取“明察+暗访”“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的方式,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进行“大摸底”,找准代表和群众关心的问题,确保专题询问问答聚焦关键处。

代表查“病灶”,部门开“药方”

“个别村庄存在禽畜放养、村庄保洁不到位等脏乱差现象,请问将采取什么措施改进?”“一些自然村的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不够规范,个别村民乱丢垃圾,收集点周边有垃圾散落,其他村民都有意见,也影响环境卫生和村庄形象。请问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我市还有146条自然村还没有实现通自来水或集中供水,供水‘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请问准备怎样规划,要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全覆盖?”……询问会现场,在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推进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情况的报告》后,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举手,直截了当地抛出了一个个接地气的“辣味“问题,直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难点和痛点。

“我们将积极发动村民充分利用‘三清三拆三整治’后的空地,建设‘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生态小模块,从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等方面广泛宣传禽畜圈养的好处,引导村民将禽畜圈养在“四小园”内,达到美化、绿化、净化的目的。”“结合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将着重抓好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督促环卫保洁公司加强清运、加强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宣传教育、每月不定期开展检查打分等工作。”“今年正在推进三合、端芬两个镇146条自然村的管网建设,计划投资3500万元,年底前可完成年底建设任务。届时,全市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实事求是地作答,摆实情、提目标、说规划、谈措施,问答双方良性互动,共同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出谋划策。

一个小时的专题询问,时间虽短,但干货十足,涉及村庄规划建设、禽畜养殖、垃圾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处理、雨污分流改造、危房改造、公路硬底化等突出问题、瓶颈问题,富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反映了群众呼声和社会关切,充分体现市人大常委会对民生的关切,对政府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闭环”跟踪督办,让询问落地见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们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也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希望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以本次询问会为契机,聚焦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健全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开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新局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伟红指出,今年是市人大常委会连续第三年开展专题询问,这种“面对面”一问一答的监督方式,彰显了人大监督的刚性,也增强了人大监督的实效。今后,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深化和完善专题询问工作机制,不断推进专题询问规范化、常态化。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久久为功,全力以赴。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大力抓好专题询问成果的运用,加强专题询问意见的跟踪督办,确保无缝衔接、全力推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特别是对专题询问中有关部门答复承诺的问题,将一督到底,形成专题询问由“询问”到“落实”的完整监督链条,促进工作改进、问题解决,确保专题询问问出实效、答出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