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至31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四次会议,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实地视察广海镇南湾渔港、川岛镇沙堤渔港建设及川岛滨海旅游情况,并听取了市海洋与渔业局关于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和市旅游局关于我市滨海旅游发展的情况汇报。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黄伟红、副主任关泽锋、梅新益等领导参加了视察活动并出席会议,关泽锋副主任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就视察活动作小结并就我市发展海洋经济提出希望和要求。
30日上午,常委会组成人员视察了广海渔港及防风指挥中心;下午赴川岛镇视察猕猴保护区、飞沙滩旅游区和沙堤中心渔港,并听取市海洋与渔业局关于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和市旅游局关于我市滨海旅游发展的情况汇报。
台山位于珠三角西南部,濒临南海,大陆海岸线长314.8公里,占广东省海岸线的1/10,大小港湾、海湾119个,可开发万吨乃至30万吨码头泊位多处,大小岛屿268个,其中无居民海岛264个,有居民海岛4个,上川岛和下川岛为全省第二和第六大岛。全市岛岸线长355.9公里,占广东省岛岸线的1/7;海域面积约2627平方公里,占江门市海域面积的83%,是广东省海洋大市。
近年来,在台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2011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超150 亿元,约占江门市的42.5%。尤其是《广东省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台山作为海洋大市的后发优势将更加凸显,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台山是全国海域与海岛管理双示范县之一。目前,又成为中国南方沿海电能源产业基地,逐步形成以能源(火电、核电、风电)建设为主的滨海工业格局。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海洋综合管理水平日益提高,海洋开发良好秩序逐步形成,开展全国性养殖用海普查,全市登记991宗,面积13万亩;渔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广海烽火角2500亩鲻鱼养殖成为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大力推进水产品健康养殖模式;沙堤、广海、横山渔港项目列入省渔港建设规划;海洋执法力度加大,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得到加强;南沙渔业生产取得新突破,我市赴南沙生产渔船25艘,2011年产值6477万元,单船最高产值463万元。
此外,我市紧紧把握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要机遇,依照《珠江三角洲文明城市群建设实施纲要》“共建滨海景观长廊”的精神,提出了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目标,积极配合江门市政府申报省示范性滨海旅游产业园的工作,着重做好台山滨海旅游产业的规划建设,大力推动滨海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滨海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先后建成并不断完善上川飞沙滩和下川王府洲旅游区,成功打造成国家4A级川岛旅游度假区,去年3月被评为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滨海旅游示范景区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北陡浪琴湾度假区、赤溪黑沙湾度假区、海侨风情区也逐渐成为台山滨海旅游的新景观。随着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政策的明确,我市又将迎来海岛旅游开发的热潮。去年全市滨海旅游总收入达15亿元,滨海旅游成为推动台山第三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视察汇报后,关泽锋副主任对我市发展海洋经济,特别是渔港建设和滨海旅游发展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海洋经济是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中重要的一极,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旅游局坚持科学发展,海洋经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就我市如何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渔港建设和发展滨海旅游提出希望和要求:一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我市三大渔港的环境和自然条件,科学定位,科学规划,注重发挥渔港的综合功能,提升渔港经济效益和带动效能;二是要多想办法,加强与上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密切沟通,争取建港资金的倾斜支持;三是要完善渔港建设投资机制,坚持“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渔港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摸式,多渠道、多形式地筹集渔港建设资金,并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在税收、土地租金、渔港管理等方面制定地方优惠政策,为渔港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快渔港建设步伐。四是要科学编制滨海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制定《川山群岛旅游发展规划》,对台山滨海旅游发展进行战略定位。五是要加大对旅游宣传推介费的投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开拓旅游大市场;六是要大力推动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大项目招商,以大项目带动滨海旅游产业园建设,提升与港澳台、外省乃至全国旅游的合作水平,努力打造我市滨海旅游的品牌。 (市人大办李兆雄)
审编:陈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