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推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培育工作,大江镇人大充分发挥代表议事会民主协商的作用,以“基层代表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如何发挥作用”为议题,聚合各村(社区)、人大代表,以及镇政府部门,紧紧围绕大江镇委、镇政府中心工作,在代表议事会上查短板、找弱项、理思路、聚合力,向镇政府部门发出“人大之问”,共商共议,共谋发展。
“典型镇培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美丽圩镇‘七个一’,请问我镇现在有关建设情况如何?”“大江镇作为工业重镇,农业基础一直较为薄弱,农业产业发展较为缓慢,请问农办有何对策?”“目前,部分自然村仍存在垃圾桶数量较少、清运不及时的问题,导致垃圾满溢、时有异味,请问计划如何处理?”参会代表提出一个个“热辣滚烫”的疑问,政府部门逐一进行解答,大家充分交流讨论,纷纷建言献策。
以“七个一”为抓手,议出圩镇面貌大优化
圩镇建设是省典型镇培育的重点工作。大江镇人大代表向镇规划建设办就美丽圩镇“七个一”的建设情况及下一阶段如何推进,提出了疑问。
规划建设办分管领导介绍,大江镇以省典型镇培育为牵引,聚焦“1+4+7+9+N”建设要求,编制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典型镇建设规划,梳理出61项任务清单,计划按3年期限分批实施。目前,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稳步推进,因地制宜建设或优化提升各个点位,凸显大江镇商埠侨韵的特色。接下来,将聚焦乡镇入口标识建设、高速出入口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河滨小公园建设、主干道“三线”整治等方面,不断推动圩镇面貌优化提升。
以“挖掘特色+建设品牌”为主线,议出特色产业大发展
“大江镇作为工业重镇,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发展较为缓慢,请问农办有何对策?”
大江镇农业农村办分管领导表示,近年来,大江镇虽已挖掘出斗洞茨菇、沙冲菱角等特色农产品,但因种植规模小、发展不连片,未能形成特色产业。为解决这一问题,自2021年来,大江镇已连续4年举办茨菇文化嘉年华系列宣传活动,致力于打响特色农产品知名度,扩大销售途径及销量,激发农民种植积极性。据市场数据,活动推出后,茨菇销售单价接近番两翻,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增长。此外,为了发展更加多元的农业产业,大江镇对养殖行业也进行了新的探索。今年8月,大江镇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签订帮扶协议,敲定“鳜鱼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应用与示范”课题,为大江镇鳜鱼产业发展、科技水平提升、关键共性问题解决等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对于接下来的农业产业发展,镇农业农村办还有哪些计划?”
分管领导说:“下一步,大江镇将加强指导发展特色强、效益高、可持续性强的农村产业,同时强化技术人才支撑,深入挖掘致富能手、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返乡创业者等群体参与到乡村振兴发展中,加强村‘两委’干部、农民群体对农业技能、产业培育、运行管理、政策掌握等方面的培训,以新型农业产业发展赋能‘百千万工程’。”
以点带面做好垃圾分类,议出人居环境大提升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三大革命”的重点难点,也是台山市“九大攻坚行动”的关注点。大江镇人大代表关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向镇怡景公司提问:“目前,部分自然村仍存在垃圾桶数量较少、清运不及时的问题,导致垃圾满溢、时有异味,请问计划如何处理?”
镇怡景公司负责人回答称,大江镇全部行政村(社区)落实“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100%无害化处理。目前,以省级、江门市级典型村为试点,综合考虑村内人口数量、垃圾清运便捷度等进行选址,在沙冲、石桥、麦巷等村新建垃圾分类收集亭28个,每个收集亭均配备4种不同颜色、装置不同类型垃圾的垃圾桶。垃圾分类收集亭安装后,村场内生活垃圾乱扔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垃圾收集点周边整洁卫生、垃圾清运及时无异味。
该负责人介绍,省典型村石桥村已在全部自然村设置垃圾分类收集亭,接下来,将继续合理调研选址,实现省典型村建设“全覆盖”。同时,将加强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让村民、居民更直观地了解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及垃圾回收利用的好处,引导群众逐步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大江镇人大代表到民生实事项目现场视察工程进度
“一年一度的议事会给我们搭建了与镇政府沟通的平台,为我们答疑解惑,接下来,我们会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调研,围绕人民群众所需,向镇委、镇政府积极建言献策,并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此次议事会得到了代表们的一致好评。
来源:大江镇党政和人大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