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乡村治理,贴近民心民意
“我的奖品有油、牛奶、抽纸、酱油、洗衣液和牙膏,都是日常需要的生活用品,感觉很自豪,很有荣誉感。后面我要更加积极参与村组织的志愿活动,争取每次都能领取奖品。”横山村一位村民,领取了满满一袋奖品后激动地说。
Δ横山村村民领取积分奖品
自今年4月开始,汶村镇横山村在广泛征求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并推行村民积分管理制度。此后按照“一月一打分、一月一记录、一月一公示、一季一表彰”的原则,对积分排名前100名的家庭户进行表彰,激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为此,渔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代表,认真学习积分制业务知识,在接访和走访时当好宣传员,向群众宣传推行村民积分制的优势。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带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群众改陋习树新风,发挥人大代表示范监督作用,助力村委会推行村民积分考评管理,协助推动构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
“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联系人民群众的场所。”横山村党总支部书记、江门市人大代表马英忠表示:“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搭建联系选民群众的平台,为防范社会风险隐患提供了一条机制完备的官方渠道。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数字人大’平台,群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反映问题,人大代表收到问题后,整理形成代表意见,然后由镇人大交给有关部门进行办理落实,最后由人大代表向群众反馈问题的处理结果,切实做到听民声、聚民意、解民忧。”
“人大代表+政策宣传”,以法治化矛盾
汶村镇横山村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横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努力奋进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过程中,难免也会出现一些社会矛盾。横山村各级人大代表以“人大代表+政策宣传”模式,积极参与横山村乡村振兴建设和社会基层治理,及时调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近期,渔区人大代表协助镇政府开展台山市汶村镇渔业村入海排污口截污处理项目时,顺利化解了一起村民违法搭建商铺的案件。得知有关情况后,代表们主动介入,多次上门走访,通过法律宣传和情理劝说,与当事人进行交流谈心,讲解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与该村民在人大代表的调解下,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村民依法拆除违规建筑。在拆迁过程中,人大代表还帮助当事人转移搬迁,力促土地安全、合法地恢复原状。
“人大代表+问题化解”,搭起“群众连心桥”
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是最贴近群众的窗口,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阵地。汶村镇人大充分发挥“主阵地”的优势,以“人大代表+问题化解”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真正架起听民意、聚民智、惠民生的“连心桥”,推动形成“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和社会基层治理。近期,凤村村委会那塘村小组在新建垃圾分类亭选址的问题上,产生了村民矛盾纠纷,台山市、汶村镇两级人大代表主动协助村委会与村民沟通联系。那塘村小组的人大代表黄兆彬是村委会的治保主任,他得知相关情况后,第一时间走村入户,耐心与每一位村民讲解垃圾分类亭选址原则,认真倾听和记录村民们的意见和诉求,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席会议,为村民分析选址利弊,最后确定了一个合理的选址方案。代表们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上主动“出击”,利用自身的知识与技巧,以实际行动搭建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为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代表力量。
Δ人大代表参加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席会议
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汶村镇人大将继续紧靠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代表关注,力促发展”主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预防化解信访矛盾纠纷的方法途径,引导江门市、台山市、汶村镇三级人大代表融入所在村(居)网格,依托各村(居)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发挥代表作用,助力基层治理,为汶村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来源:汶村镇党政和人大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