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台山廉政网 > 廉政要闻 >
廉政要闻
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深入
来源:《党风》杂志  时间:2019-04-15

欲谋反腐大计,必察反腐大势。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反腐败斗争形势作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重大判断,同时又告诫全党同志,对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一点也不能低估,反腐败斗争不能退,也无处可退,必须坚定不移向纵深推进。从2018年广东省纪检监察机关审查调查情况和巡视情况看,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科学判断完全符合广东实际。

“反腐败斗争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定力和政治定力、始终保持‘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将‘严’字长期坚持下去,稳扎稳打、步步深入,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保持战略定力  坚决有贪必肃、有腐必反

广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惩治腐败的脚步从未停歇。2018年以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紧盯选人用人、审批监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惩贪污贿赂、权力寻租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优先处置中央巡视组移交的问题线索。2018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26775件;结案22209件;处分21281人。立案地厅级干部152人、县处级干部1611人,不敢腐的氛围持续强化。

“拍蝇”不手软。“感谢纪委同志帮我母亲追回被克扣的救命钱!”这是粤北某村村民胡秀娟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去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基层正风反腐三年行动方案,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和事,持续发力,精准出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去年立案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0481件,结案16962件,处分16279人,移送司法机关758人。

“猎狐”不停步。2018年,广东追逃追赃工作硕果累累。完善追逃追赃工作机制,推动各地级以上市全部设立追逃办。开展外逃人员大起底工作,加大追逃追赃力度,数据显示,全省共追回外逃人员237人,含国家工作人员65人、“百名红通人员”2人;追赃金额3.76亿元人民币。在追逃防逃追赃的强大攻势下,外逃人员陆续投案自首,震慑作用和警示效应巨大。

成绩属于过去,使命呼唤担当。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广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应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有贪肃贪、有腐反腐,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把反腐败斗争推向纵深。”省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在十二届省纪委四次全会上给出了有力回答。

深入惩治腐败  注重靶向聚焦、精准施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坚持靶向治疗、精确惩治。为新时代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突出重点,精准发力,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行业的监督,加大财政金融、工程建设、国土资源、国企国资等领域反腐力度,依法查处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坚决清除甘于被‘围猎’的腐败分子,坚决防范各种利益集团拉拢腐蚀领导干部。”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作了进一步解读。

靶向聚焦重深入。以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为例,自中央全面启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后,广东省纪委监委立即行动起来,制定出台《纪检监察机关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措施》,针对一些地区和部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目标发散等问题,建立重点问题清单制度,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查严办、坚决问责、决不姑息。党的十九大以来,广东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577起,处理328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452人,持续释放震慑作用。

施策精准讲方法。广东省纪委监委着力提高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的能力水平,在精准发现、精准查处上拓展深化,善于从群众反映、信访举报、“树木”“森林”关系分析研判中发现问题、抓住要害。聚焦监督首责,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握“七看”要求,综合考量、慎重处置,提升反腐败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准确定性量纪,既让违纪违法者得到严惩,又让党员干部感受到组织的严管厚爱。

成效怎么样,数据最有说服力。2018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接受信访举报92643件,其中检举控告69461件,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48806人次;“四种形态”占比分别为54.6%、30.7%、8.7%和6.0%,监督执纪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

坚持标本兼治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

“有的窝案持续时间很长,这是值得深思的。比如某个落马官员,劣迹斑斑,从科级干部到处级干部、到厅级、到省级干部,难道他真隐藏这么好,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

分析每个案件折射出的问题和背后的警示意义,坚持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使所办案件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是广东各级纪委监委的自觉行动。

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关键是要固本培元,拧紧“总开关”。近年来,广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着力做好案件查处的“下半篇文章”,及时发布审查调查案件信息,典型案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规范和加强监察建议工作,建立省管干部案件情况通报制度,督促案发单位党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警示剖析、查摆整改,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

以中山陈志祥案为例,案发后,该市根据案件暴露出的问题,举一反三、对症下药,打出一套组合拳,做好审查调查的“后半篇文章”。市纪委监委认真开展“一案双查”,严格执行问责追责机制,倒查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2016年以来受理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和“回头看”,对问题线索100%建立台账,100%进行核查,100%按时结案,100%公布结果。此外,市纪委监委牵头成立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对全市25个镇街开展为期2个月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核查相关凭证2.1万份,发现问题115个。

除了反面警示,广东还突出加强正面教育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组织开展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为主题的全省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举办第17期领导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培训班,290多名党组织一把手集中接受教育;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廉政文化活动,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春风化雨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锤炼,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