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北京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大型展览正在举行。
“历史巨变”展区党建单元内人头攒动,门厅左手边的玻璃柜里,两页发黄的手稿静静地诉说着改革之初的激荡岁月,这是陈云手书的十一届中央纪委一次全会讲话稿。
“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在作风建设已成为党的建设“金色名片”的当下,透过这句近40年前的简明判断,可以深切地感知我们党对作风建设驰而不息的坚守。
一以贯之推进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没有掉以轻心。
自1939年毛泽东同志以“伟大的工程”来定位党的建设后,作风建设就成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党中央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使党的作风建设成为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长期任务,显示了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性品质。
历史实践昭示我们,越是关键时节、越是责任重大、越是任务艰巨,越要有好作风。同样的,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1979年3月,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同志强调,“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工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随后,《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颁布施行。从1983年下半年开始,全党用3年多的时间对作风和组织进行全面整顿,并将重点放在纠正严重的不正之风上……逐步的清理和纠正,使改革之初的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989年7月,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同志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情的决定》,明确要在惩治腐败和带头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等方面做好七件事,其中,取消对领导同志少量食品的“特供”、严格按规定配车、严格禁止请客送礼、严格控制领导干部出国等具体的作风问题被鲜明地列入纠治“清单”。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均对加强作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2002年12月7日,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同志就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特别是“两个务必”的教导,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2009年9月,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全党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和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直面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端,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进而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促进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好转。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带头作出承诺、发起号召,立下作风建设的八条“铁规矩”。2017年10月27日,党的十九大闭幕后第三天,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会议又从作风建设切入,审议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对八项规定内容作了进一步规范、细化和完善,为全党作出表率。
6年多来,每年召开的中央全会、中央纪委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都要对作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无论是出席会议活动、考察调研,还是出国访问,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对有关方案亲自过问、严格把关,督促有关方面对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不折不扣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还通过批示反对浪费,指示警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求中央巡视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要监督内容,肯定中央纪委紧盯月饼、贺卡等小事小节持续抓好重要时间节点等,推动各级党组织以具体而有力的举措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人心。
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工作纳入全面从严治党大局,自觉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对标,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紧抓不放、狠抓不松,形成以上率下、齐抓作风的生动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图为2018年11月,观众在国家博物馆观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关内容。
继往开来深化改进作风
1980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中纪委通报批评商业部长王磊在饭店吃喝不照付费用的错误”,对王磊到丰泽园饭庄“吃客饭”的问题进行了披露。
2016年9月6日,《人民日报》转发中央纪委对五起执纪审查中发现的中管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通报,点名道姓曝光王阳、谷春立、卢子跃、杨振超、陈雪枫等5名副省级领导干部的不正之风,以及处置情况。
这两组相隔36年的报道,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作风建设的坚持与深化、执纪力度的越往后越严。
从中央纪委成立之初,剑指干部特殊化问题,通过查处典型案件大力倡导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三大作风;到十四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将廉洁自律、查处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上升到“工作格局”高度,要求长期坚持;再到十六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将纠风工作拓展为“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根本……党的作风建设不断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认识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和变异性,以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地扭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委带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点任务和经常性工作,紧盯年节假期、重要节点,加强日常监督执纪问责,抓常抓长、落细落小,严把尺度、一寸不让,不断强化遏制不正之风的高压态势。
从提出“十八大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三个从严执纪“重要节点”,到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列入执纪审查重点、作为纪律处分重要内容,再到对在执纪审查中发现的“四风”问题线索深挖细查……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咬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放,以“零容忍”态度越往后执纪越严。
2013年8月,中央纪委建立并实施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查处情况月报制度。同年11月18日,第一次向社会公开发布当年9月份全国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查处数据,释放驰而不息纠“四风”的强烈信号。截至今年11月底,共发布月报62次。根据月报数据统计,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至2018年10月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54808起,处理党员干部34955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06428人。
以优良作风保障伟大复兴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推进作风建设,为各项事业营造了良好环境、注入了强大动力。从遏制舌尖上的消费,到刹住会所里的歪风,从剔除月饼里的奢侈,到整治车轮上的铺张……一个个具体问题突破,带动作风整体转变,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使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取得了作风建设的重大历史性成就,赢得了党心民心。
“现在的干部没有一点架子,他们不只一次挽起裤脚帮我们干农活了,既能谈得拢,又能攀上亲!”“公车少了,节能减排;接待少了,厉行节约;程序简化,方便群众;作风转变,群众满意!”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引发的风气变革,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八项规定带有“徙木立信”的作用,“我们抓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看起来是小事,但体现的是一种精神”。透过作风建设这张党的建设的“金色名片”,人民群众看到我们党是能办成事的,而且是认真办事的;同时也更加坚信,作风建设会驰而不息,党和国家将更加强大。
“八项规定带来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让人有规矩了、有红线了、有敬畏心了。”“少了吃喝应酬,砍了文山会海,更多的是踏踏实实干工作,群众对我们的认可度高了、口碑好了,我们也以自己的工作而自豪!”优良的作风,是党的执政能力、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议必决、言必信、行必果”“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通过作风建设的深入开展,党员干部逐渐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远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在实干中增长个人本领,在实干中实现自身价值,达到了提振士气、鼓舞人心的效果。由作风转变带来的共产党人人格力量不断强大,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政治力量。
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是一场场啃“硬骨头”、涉“深水区”、攻“桥头堡”的硬仗,需要更加坚强的党,也需要更加优良的作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我们要更加毫不动摇地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把优良作风永远铭刻在党的旗帜上,让这一重要政治优势保证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