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鱼腥草
栏目:科学普及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1/28 16:04 

   鱼腥草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方,在贵州旅游,往往能吃到凉拌鱼腥草根,作为地方特色菜。
   我家在早十年就有引种,种植在阳台多个大花盆里,四季长青,郁郁葱葱,可作为观叶植物。而最大的作用则是药用,种在家里,当做看门药,方便一家人。感冒发热,我家的用了多年的验方就是:煎好沙溪凉茶,外加一把鲜鱼腥草同煲10分钟,对于我来说,是百发百中,药到病除。鼻炎单方就可以奏效。

鱼腥草

    鱼腥草药用的价值很高,属广谱的抗菌消炎药,功能强劲,且效果良好。有消炎、止痛、利尿等多种功效。既能杀菌、又能抗病毒,可治疗多种疾病,还有记载说具有抗辐射的功能。2003年的非典疫情贵州没有发生过一例,贵州人总结说是因为他们常吃鱼腥草的预防作用。
  种植鱼腥草很简单,在阳台的花盆就适合它生长,可以用地面上带叶的直立茎插在泥土里,也可以用泥土部分的匍匐茎分小段埋在土里,每天浇水一次,可以发出新苗植枝。家庭种植鱼腥草没有虫害,连续种植3年以上的熟土带病菌,不利于鱼腥草生长,要换土或轮作其他植物。
   在花盆生长有半年以上,可以把整盆泥土倾倒出来,抖落泥土杂物,收获像鸟巢一样盘着的鱼腥草根(土里的匍匐茎),去除须根,这些根可以用来做菜,只要把鱼腥草的腥味不当臭味,炒肉丝或凉拌吃下去是相当鲜甜可口,如茅根般粗细的鱼腥草,白白嫩嫩,嚼起来清脆而带点粉质,令人回味无穷。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名见《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药名:鱼腥草
   汉语拼音:Yú Xīnɡ Cǎo
   英文名:herbahouttuynia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别名:折耳根、臭菜、侧耳根、臭根草、臭灵丹、朱皮拱。
   性味:性微寒,味苦。
   归经:归肺经、膀胱、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25g,不宜久煎;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
   药材基源: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
   生态环境:生长于沟边、溪边及潮湿的疏林下。
   资源分布: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采收和储藏: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洗净,阴干用或鲜用。
    [鱼腥草的禁忌]
   1、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2、《名医别录》:多食令人气喘。
   3、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4、小孩多吃会脚痛。

上一篇:根治流鼻血验方
下一篇:红火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