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蓝”嵌入基层社会治理 绘就基层法治新图景
栏目:检察动态   作者:台山市人民检察院 发布时间:2025/08/06 17:44 

“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路径,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生动诠释。2024年以来,台山市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创新工作举措,持续做深做实做优“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全面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贡献检察智慧。

深化协同联动,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

一是深化领导干部下沉机制,筑牢基层治理根基。贯彻落实政法系统领导干部下沉基层的工作要求,院领导每月定期赴驻点镇(街)综治中心开展接访工作,处理群众矛盾纠纷,了解社情民意,并与镇(街)领导就该镇(街)社会治理工作和信访综治情况共同分析研判。2024年以来,院领导下沉镇(街)综治中心共计94次,成功化解宅基地纠纷、劳资纠纷等矛盾纠纷9件,群众满意率达100%。


二是健全基层政法协作网络,提升矛盾化解效能。各派驻检察室主动与镇(街)的综治中心、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对接联系,定期参加政法工作联席会议,并响应综治中心“吹哨报到”机制,参与合同纠纷、工伤责任认定、土地争议等矛盾的调解工作。2024年以来,派驻检察室下沉镇(街)综治中心接访共计222次,化解矛盾共计30件。


三是深化部门联动协作,构建多元共治格局。2024年以来,该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创新建立“检察+”协同治理模式,与市总工会、市司法局、市人社局等29个职能部门联合签订8项协作配合机制,涵盖劳动者权益保障、安全生产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民生领域,通过建立线索移送、信息共享、联合督办等工作机制,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如与市公安局联签协作配合机制,针对刑事不起诉但需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案件,向有关部门提出检察意见167件,填补“不刑不罚”漏洞。

强化法律监督,织密民生保障“防护网”

一是加大走访巡访力度,畅通民意收集渠道。组织干警定期下沉村(社区)、企业、学校等重点区域,通过“带案走访”“主题巡访”等形式,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同时,利用派驻检察室进行接访。2024年以来,共受理群众各类信访件235件次,通过派驻检察室接访群众450件、482人次,排查案件线索436条。

二是加强法律监督力度,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坚持“在监督中办案、在办案中监督”理念,聚焦民生热点和执法司法突出问题,创新监督方式,提升监督质效。2024年以来,围绕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部署开展专项监督行动14个,针对监督中发现的市场监管缺位、执法不严等系统性、行业性问题,依法向相关行政部门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22份,并召开听证会14场,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群体参与评议,确保监督意见客观公正。


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力度,推动问题源头治理。立足检察职能,围绕社会治理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2024年以来,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数据分析等方式,先后形成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妇女权益保障等领域的8篇社会治理类调研报告,其中2篇专题调研报告得到市委领导批示肯定。

实化司法为民,搭建暖心服务“连心桥”

一是深化普法责任担当,创新法治宣传模式。深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坚持“以案释法”与“精准普法”相结合的工作理念。依托“向日葵”法治宣讲团、青年“护海”法治宣讲团等志愿团队,开展“送法入校园”“送法进乡村”等法治教育和普法宣传活动。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法治教育和普法宣传活动55场,服务群众超12万人次,通过案例教学、互动问答等形式,有效增强群众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和法治思维水平。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普法”新模式,自主创作法治漫画、动漫等新媒体普法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律知识,切实提升普法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近年来共创作了法治漫画5部、动漫6部、微视频7部,共荣获国家级荣誉2项、省级荣誉9项、市级荣誉18项。


二是强化司法救助工作,彰显检察为民温度。该院深刻认识到司法救助工作对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始终将其作为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重要举措和落实“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的重要抓手。2024年以来,共向21名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25.913万元。其中,共救助退役军人2人、未成年人2人、困难妇女9人、残疾人5人,共收到被救助人送来的锦旗6面,感谢信1封,为弱势群体提供切实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