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一直都有前往参观“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图片展”的心愿,然而在今年6月27日终于得偿所愿了。那天的天气虽是炎热,但自己的心情比天气还热,迫不及待地想目睹一下总理亲切的音容笑貌,用心来聆听总理的谆谆教导。
自踏进图展厅的那一刻起,我似乎在朦胧中看到:五十六年前的1958年7月1日至7日,日理万机的周总理,远离京城,亲临南海边陲的新会葵乡视察,并留下了70多张珍贵历史图片和一段段振奋人心的录音。
一路走来,一张张图片像是在讲述着国家总理在新会葵乡的一个个故事,又像是在上映着一场场充满着泥土气息和领导关怀的纪录片,而从图片和录音中得知:当时,周总理冒着酷暑,戴着草帽,深入农村、农场、工厂、供销社等,广泛深入地察看和了解生产发展、群众生活情况,同工人、农民、基层干部、科技人员、归侨、侨眷、学校师生等数百人交谈,亲切地关心和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生产、学习等情况,听取了新会县、会城镇、财贸部门、银行、工厂、农场、农业社等工作汇报,看了新会工农业生产发展、财政贸易、工业产品革新创造、新会县志、赵氏族谱,以及12个土专家的文字材料,写下了7幅题词、题名。
7月2日,周总理与周汉华及家人、邻里在晒谷场上促膝谈心,详细地询问杂交育种的经过、成果和工作中的困难,他扶木梯登上周汉华家里阁楼看育种标本,到周汉华的杂交育种试验田察看。他边与周汉华交谈,边鼓励周汉华继续搞好科学实验。
周总理十分关心农民群众的生活,在周郡,他亲自召开了座谈会,询问一个劳动日值多少钱,社员全年收入有多少,公共食堂一天做几顿饭等等。那天他与群众座谈至下午1点多才吃午饭。
在新会,白天,周总理都是到基层视察,听取工作汇报一般放在晚上。7日6日晚,总理听取工作汇报,处理完一些公事后,已经到了次日凌晨1点多,还要题写“新会农业机械厂”厂名和“新会废物利用”题词。在第五天,周总理一早就深入台山、开平两县视察,晚上,马不停蹄赶回会城。
多番的来回奔波,可见,总理工作之精神是那么的难能可贵。
周总理对工作是那样的勤恳,那样的深入,对生活是那样的艰苦朴素,不搞任何特殊性照顾。周总理视察新会农具机械厂时,他径直走进车间,观看工人操作,边看边问,了解工厂生产情况,同满手油污的工人握手交谈。视察新会的7天时间里,周总理一直住在县委书记工作兼休息室,睡的是木板床,坐的是普通木椅,吃的是县委食堂的普通饭菜。为照顾周总理的生活,省委曾专门派来了厨师,却被总理请了回去。7月4日,周总理乘坐电船前往官冲视察。由于电船动力不大,途中航行需几个小时。周总理与随行人员在船上共进午餐,十分节俭,只有馒头、油炸花生米、咸菜等。在视察结束时,当地渔民送给周总理一条大鲤鱼,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下。渔民把鲤鱼偷偷放在总理乘坐的电船上,他发现后,如数付了钱。
在群众面前,周总理没有丝毫的官气。在五和农场,他与干部职工在农场门口一棵大树底下,谈生产,谈计划,还亲手捧杯为农场技术员敬茶;在参观葵厂时,他拿起葵扇,给正在烙画的青年工人扇风取凉。在劳动大学,他亲自动手用牙签把切好的菠萝插好,先送给身边的学员品尝。
第七天的上午,周总理在新会人民礼堂给2000多名干部群众,站立作了一场3个多小时重要而精彩报告,鼓励新会干部群众大胆、大力发展生产,改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周总理至今已离我们远去了38年,可是他留下的足迹永远闪光,留下的精神风范永远飘扬!
广海镇老干支部书记刘金贵感动地说,周总理为民爱民的情怀令人动容,在他心目当中最高的是人民群众,时刻思想上想着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深入群众。到大泽参观,吉普车座位不够,周总理就坐在吉普车的过道上,这些细节都是一国之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想信念的真实体现,令人感动。市经信局老干支部书记黄宝林说,周总理深入基层的工作作风令人敬佩,他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学校医院,同150多名各阶层人士促膝谈心,同一万多名群众亲切见面,细心倾听他们的意见,顾不上吃饭,这些正是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需要学习的、做到的。
周总理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市关工委罗树本同志激动地说,周总理调研结束前夕,深夜一点钟还在撰写7天调研的总结材料。他这种精神,这种态度和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老干部局局长伍永忠说,我们组织全市老干部工作负责人与代表,到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纪念馆参观学习,重温周总理刻苦工作、实事求是、艰苦朴素、心系群众的高风亮节,鲜活地再现了周恩来总理亲民爱民的形象,为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生动的诠释,对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见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作用。他希望老干部们要继续发挥余热,为建设台山侨乡再作贡献。(颍川月刊/陈麟育)
审编:邝研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