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80岁,你将会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呢?
一位住在台山市城区敬老服务中心的老人选择了与文字为伴。
他叫伍珍,今年已经81岁了,是这个敬老中心的“红人”。因为年纪大了,执起钢笔,手还止不住地颤抖,但是,每天睡前,他都会一笔一划,工整地记录着当天发生的事情。最长的日记,多达千字,而且,他还坚持每天阅读报纸,义务为中心的其他老人写自传。
帮好友写自传
2011年初,因为一纸3000余字的手写自传,伍珍在敬老服务中心里迅速“火”了起来。
2010年初,伍珍入住城区敬老服务中心。因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老人一直郁郁寡欢。不久后,他与院友、同龄老人杨厂培成为了好友,渐渐开朗了起来。
那年秋天,伍珍主动请缨想为好友杨厂培写一篇自传。伍珍说:“杨厂培是一个农民,一生的经历非常坎坷曲折。他不识字,所以,我主动向他提出这个想法,用文字记录他的一生。”
于是,用了数天的时间,杨厂培向伍珍口述了一生的经历。伍珍也一一做好记录。随后,在5天的日与夜里,他完成了一篇长达3000字的自传。
在伍珍的宿舍里,记者看到了那份手稿。十多页的稿纸上,每个字都写得非常工整,甚至没有任何修改的痕迹。
对这份虽称不上是文学巨著的“成果”,伍老十分引以为豪,因为这是两位老人友谊的见证。“传记完成后,我复印了多份,送给了杨老的女儿。相信看了父亲一生的经历,她会更了解她的父亲,更爱她的父亲的。”
坚持睡前写日记
伍珍坚持每天睡觉前写日记,是这个敬老中心唯一有如此良好习惯的老人。
负责照顾老人的娥姨说,老人写日记的习惯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养成。数十年所写的日记本可以装满一个大箱子。
在老人最新的日记本上,记录了他在元宵节当天的心情:“我国北方遭受了恶劣天气影响,许多人在严冬中过元宵节。我非常关注,希望他们能渡过难关。”“饭后,我在院内散步,走了数圈,身子和精神也好了许多。”
翻阅老人的日记本,其日记除了会记录一天所经历的事情外,同时也记录了他在报纸上阅读的新闻以及他的所思所想。
正如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老人便记录了他所关注的所有赛事。甚至每天的奖牌榜,老人都会做好细致的记录。每天,他都会花一两个小时,拿着放大镜,慢慢地阅读《江门日报》、《南方日报》、《老人报》等报纸,“国际大事和体育赛事,都是我所关注的”,老人告诉记者。(江门日报陈素敏)
每天睡觉前写日记的习惯,伍珍老人已经坚持了多年。
审编:陈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