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赤溪故事 赤溪乡贤 捐款鸣谢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 赤溪客家文化网 > 乡亲事迹 >
4.半生戎马一生笔———林金水乡亲(2022.6.29)
发布时间: 2022/06/28 08:55     人气: ℃   责任编辑: 赤溪客属

 

林金水(笔名林峰),台山市赤溪镇田头狮岗村人。 

1945年出生,从事军旅、政法、纪检、旅游等行业。热爱文学。目前,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江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门市(五邑)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兼文学曲艺部部长、《江门日报》特邀通讯员。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至今出版了十二本散文集。

 2021年,荣获江门市文联授于从事文学创作50周年文艺家称号及获得证书、奖杯。曾被多家文化团体骋为顾问、名誉会长。其文学事迹,被载入江门市(五邑)地区古今文化名人录《熠熠文星》一书内。金水先生热爱家乡,几十年来,写了不少反映、赞美故乡山水、风土人情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为宣传、推介家乡经济发展作出努力。

2005年,世界赤溪客属第五届恳亲大会在江门召开,他任会刊主编,并出版反映故乡风情的专著《赤田之歌》,受到乡亲们的赞扬。


林金水乡亲编撰的十二本散文集

f1a1cbba8868a49508933818db02ff3_副本_副本.jpg  897a521da95c143178174e07ca7a96d_副本.jpg  b0cd4d24cfc5566486483b7e1d9fd64_副本.jpg  


  


        



林金水乡亲从文五十周年获江门文联表彰

我镇杨梅西岗村乡亲、居住在江门市区的林金水先生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他喜好文学,不论从军还是从政,几十年坚持业余文学创作,至今出版散文集12本。2021年12月2日,被江门市文联授予从事文学艺术工作50周年文艺家称号,并受颁荣誉证书和纪念杯。(江讯)

707bcef7bfce35d3366db03d9bae201.jpg              image.png     image.png


c1a1844db0eaf5316df1d0186191ab0.jpg     image.png

      


获得从文五十周年证书感怀

林金水

今天参加庆祝江门市文学艺术届联合会成立七十周年座谈会,领到了江门市文联颁发的“从事文艺工作五十周年证书”和“纪念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想起自已从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感慨万千。本人学生时代偏爱文科,对文学兴趣浓厚。那时,便利用课外时间,读了多部当时热门的长篇小说,如《青春之歌》《三家巷》《苦斗》《林海雪源》《芦荡火种》《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等中外名著。1963年9月,从台山县广海中学投笔从戎,在炮兵笫-师二十五团六连服役。1965年任文书,负责连队的文书上传下达和出黑板报工作,需要采写稿件报道部队的火热生活。从那时起,便与文学结上了缘。尔后,在部队任政工干部十几年,忙里偷闲,写些通讯、小品、故事、散文投给军报,缓解军旅紧张单调的生活。那时,投稿是不能写自已真实姓名的,只能署笔名或单位名称,也没有稿酬。而发表的豆腐块大小的作品,也因社会风云变幻和部队频繁调动而遗失,没有留下片言只字。

1979年11月,部队对越自卫还击战后,自已退出现役,被分配到部队驻地附近的韶关市曲江县人民法院工作。此时,正逢改革开放,拨乱反正,文化复兴如火如涂,写文章可署自已的姓名,也有些少稿费报酬。在法院,起初自己任政工员、办公室主任,有更多时间从事业余写作。这期间,结合工作实际,写了不少通讯、散文、故事、短篇小说在《曲艺信息》《曲江文艺》《南叶杂志》《韶关报》《韶关广播电台》等报刊上发表。其时,妻子有病,孩子尚小,好在自已勤奋写作,收获些微簿稿费帮补家用,度过难关。1986年,曲江县成立文联,自已被选为文联委员,文学会会员。

1986年11月,调江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尔后又从事监察和旅游部门工作,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写作,稿件在《曹峰侨刊》《田头侨刊》《赤溪侨刊》《侨乡文学》《台山报》《五邑乡情》《江门日报》《炎黄天地》《江门文艺》《广东公安报》《广东侨报》《广东农民报》《南方日报》等县、市、省级报刊上发表。被《曹峰侨刊》《台山文评报》《江门日报》《五邑乡情》《炎黄天地》《南方日报》《五邑大学中文系》等报刊、单位聘为通讯员、特约通讯员、顾问。1992年,由江门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谢继贤先生介绍加入市作家协会。2006年,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从上世纪的1995年始,至今先后出版十二本散文集。爬了几十年格子,历经许多艰难曲折,度过无数寂寞时光,虽然写不出传世佳作,但也收获了许多大大小小,不咸不淡的奖励和证书。有些作品受到读者的喜爱和文友、专家的好评。文友竹园诗社副社长黄剑峰先生对自已散文赋诗评价曰;''翰墨纵横醉晚霞,隽文悟道自成家。千秋功过能求正,五福盈虚不信邪。乡土风情书展趣,林泉雁影韵升华。漫游札记珠玑述,体恤黎民意可嘉''。这次获得江门市文联颁发的从文五十周年证书,可说是社会对自已几十年文学生涯的肯定,此时此刻,怎么能不高兴呢?可谓是;''五十风尘路,艰辛纸上爬。晚来年景顺,惊喜奖红花。''

2021年12月2日 


从《漂泊天涯》到《锦绣河山》

一一读林金水兄的新作杂感

 林建超

  近日,收到水哥(林金水先生的昵称,熟悉他的朋友大多这样称呼他)的一本新作《锦绣河山》。顿时,引起我想起十六年前(2005年),在我还没退休的时候,曾经看过他的一本散文集,叫《漂泊天涯》,记得那还是我为他这本书写的《序言》。于是,我从书柜中找了出来,又浏览了一遍,并把两本书摆在一起,作个对比,看看十六年过去了,有什么新的收益。比较之下,开了眼界,从内心发出自言自语:“水哥进步了!从内容到写作技巧都进步了。”

先说内容。《漂泊天涯》只有“风景”、“闲情”、“人物”、“赠歌”四个篇章,而《锦绣河山》则有六个篇章,又可以说是六个部份,内容增多了。说到写作技巧,只看一个例子就是很好的说明。《锦绣河山》第二部份中有一篇散文,题为《桂林侗水庄的独特风情》,他的落笔重点是我国少数民族--侗族。桂林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很多人都到过桂林旅游,也有很多名人墨客写过桂林。水哥现在写桂林,恐怕难以突破前人的水平,也不容易跳出前人写桂林的圈子。水哥不去蹈人家的复辙,而去写桂林的一个少数民族,从这个民族的变化,反映我们祖国建设的新貌。少数民族问题是我党领袖和我国政府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曾多次强调要落实少数民族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建设发展。我是搞统战工作出身的,对此有较深的认识,而水哥比我更高一着。高度的政治敏感使他写桂林从这个角度去写,别具一格。又如,水哥写作的文风很朴实、真切、细致。文艺评论家梅逸民先生曾说;“林金水先生阅历丰富,才情不俗,潜心创作,写出一批雅俗共赏的具有个人风格的优秀文学图书。”他的自传式散文《从乡村走进城市》,写得很好,童年时的掏鸟窝、捉鱼儿、踩泥板、窑番薯......确是十分有趣,活灵活现。写得那么细致、真实、生动、感人。把不少读者带回童趣十足的年代。很多人孩提时都有过这些趣事的经历,水哥使我们勾起了少儿的回忆,可喜可乐。更加十分难能可贵的是,在长达两万多字的《自传》中,时间跨越几+年,生活、工作的地方多次变迁,而水哥对往事记忆得非常清楚。同学、老师、乡亲、同事、战友等近-百多人的姓名历历在目,这是一般人难于做到的。这也说明水哥重情重义、不忘旧谊,一个个细节都那么真实可信。有名有姓,有时间有地点。几十年的往事,要牢记几十个人的名字,谈何容易?

《锦绣河山》一书的《序言》中,水哥的同学李文胜先生说,水哥的散文“以真实为基础,看似平直、如同白描、实录,容易让人看明看懂,不像一些卖弄词汇的作者,故弄玄虚,以显自己知识渊博,写什么意识流、朦胧诗文之类。”今年三月在某报纸上登了一篇评论我市某散文家的文章,看完之后摸不着头绪,不知所谓。也许是不同流派的“下里巴人”难于理解“阳春白雪”的深奥。还有一些新流派的诗歌,读过之后不知是什么意思。我曾打电话向这些诗人请教,他回答说,自已也不知道啥意思,只不过想到这样写就写出来罢了,什么意思各自去揣测吧。简直令人哭笑不得。水哥的散文没有多少金句和惊人之语,文采也不很浓,就是朴素、通俗,适合老百姓的口味,这也许是他进步的一个特点吧。水哥写的是纪实性散文,类似通讯特写。也许有人会问,这种文体到底属不属于文学作品?这就牵涉到另一个争论多年的问题了。著名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等等,我们认为它是优秀的报告文学或散文。但有人说它不是文学作品,只是新闻通讯特写而已,那就只好见仁见智了。水哥几十年坚持这种文体写作,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作品,受到不少奖励,是江门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协会员、江门(五邑)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他既写散文,又写小说和书评,偶尔也写-些诗歌,可以说是写作上的多面手。

水哥写作够胆略,够爽快,胸怀宽阔,不畏非议,在《自传》中大胆地把自已的“隐私”直写出来,与读者分享,增强可读性。社会上有一批人专门爱寻找挑剔别人的“八卦新闻”、“私隐”,-传十,十传百,似乎可以从中寻求到心理满足。就让你满足个够吧,他的恋爱史、婚史、从军史、从政史、下海经商史,甚至伤病史都和盘托出,全面地晒,详尽曝光,毫不隐晦,够坦荡的了。这是他“诚信做事,老实正直做人”的表现,还有什么比这更阳光的呢?

水哥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同他的勤奋、努力,深入细致调查采访是分不开的。记得2016年,我同他还有谢继贤老师等合作去撰写20多位民营企业家小传。他为了写好《以传统文化成就事业的企业家杨海燕》一文,不厌其烦,不怕辛苦,深入采访,还带我们到现场观看。虚心学习,终结硕果。

水哥不图名利,辛劳笔耕,从1995年出版笫一本散文集《乡恋》,到现在这本《锦绣河山》,已出版了十二本散文集。他从不向别人标榜炫耀,有多少人知道他有如此丰盛的作品?

水哥是一位老党员、老转业军人。他在台湾当局叫嚣反攻大陆时(1963年)投笔从戎,两年后入党,党龄56年。先后获得了广东省委颁发的入党五十年“南粤七一纪念章”和党中央颁发的建党一百周年“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他在部队服役十七年,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还是一名三等残废军人。我与他朋友多年,从没听他说过自已这些经历,若不是这次看了他的《自传》,还不知道他有如此丰富多彩的人生。

从去年至今,新冠疫情肆虐,全民抗疫。江门(五邑)炎黄文化研究会号召全体会员,以笔为武器,为抗疫第一线的英雄们鼓与呼。水哥是该研究会下属文学曲艺部的负责人,除了带头创作之外,又与本部秘书长林仲仙等同事发动大家创作了大量文学诗词作品在全国多种报刊上发表。并为研究会出版的《五邑庚子抗疫》专集提供充足稿件。同时,极力支持本部成员叶杜生和吴良,以微信形式创办《炎黄红紫苑》,发表大家的作品,起到讴歌英雄,互相交流,提高自我的作用,至今已办了十二期,为炎黄文化增光添彩,受到领导的表扬。水哥根椐本部抗疫创作的花絮写成《抗疫情怀尽是诗》-文,收入在这本《锦绣河山》内。

水哥《自传》后记中,有六个“感恩”,即感恩上苍、感恩党、感恩父母、感恩兄弟姐妹、感恩教导过我的师长、感恩帮助过我的贵人和爱护支持过我的所有人。这六个“感恩”,引起我的共鸣,使我大有同感........

想说的话还有很多,但总觉得自已不是评论家,有点越俎代庖了。正如十六年前我为水哥的《漂泊天涯》写序中所说的,我一不是身居要职的达官贵人;二不是享有盛名的名人墨客;三不是社会上有影响的名人俊彦,何德何能轻言为人作序?现在又不知天高地厚竟然对人评头品足,再来一次越俎代庖。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既然与水哥是几十年的朋友,总不能只说好的不说差。恕我直言,《锦绣河山》一书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也有些篇章比较粗糙,特别是校对不够细心,差错不少。希望水哥在今后写作时,加于注意,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注:本文作者是江门日报社原记者、《五邑乡情》杂志原主编)

                                                    2021年8月12日

 
/ 上一篇:3.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广东好人、 广东省青联委员——杨旭康 乡亲(2022.6.10)
/ 下一篇:5.林秀山从事革命二三事——林金水
 

手机版
主办:赤溪客家文化网    协办:台山市信息化服务中心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80412号    地址:台山市赤溪镇政府侨联大厦二楼
联系人:傅生    联系电话:0750-552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