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希望”雕塑:身背孩童,在田间耕作的客家妇女。
在“世界客都”广东梅州,热情的客家人介绍自身文化时,经常会骄傲地提起勤劳贤惠的客家妇女。历史上,由于客家男人多外出谋生,理家与耕作等重担均由妇女承担,勤劳能干的客家妇女艰辛地哺育了千年不衰的客家文明,并成为不同于汉民族各系的特殊女性群体,堪称客家文化的一大特色。更可贵的是,这种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曾在客家山区长年生活的美国传教士罗伯•史密斯在其《中国的客家》中描述:“客家妇女真是我所见到的任何一族的妇女中最值得赞叹的一群”,客家人也有“娶妻当娶客家女”的谚语。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客家人的分工方式并非“男耕女织”。 客家男人在成家后有外出谋生的传统,因此客家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留守家中的客家妇女则在生产生活的所有环节充当了主力军,并被生动地总结为“四头四尾”,即“田头地尾、家头教尾、灶头锅尾和针头线尾”,她们体现了客家人吃苦耐劳、勤俭朴实等优秀品质和精神。 如今,客家妇女的重要地位和美德已经深入到客家人心中,无论是中国客家博物馆、客家围龙屋中的风情展,又或是正在兴建中的客天下旅游产业园,都通过雕塑或者图文等方式,重点赞美纪念客家妇女的贤惠、勤劳、能干和奉献。甚至,在同客家人的家常闲聊中,他们也会骄傲地说,“梅州最伟大的就是客家妇女”。 今年八十三岁的林月梅,嫁到梅县群峰村的温氏围龙屋已有六十余年,记者到访时,她正忙于修葺自家房屋。她有一双典型客家妇女的手,常年辛苦劳作下,她粗大的双手骨节突出,严重干枯皲裂,指甲也已变形。旁人说,她的经济情况还算富裕,但一直坚持劳动。 现今的客家妇女扮演了更多角色,她们在职场上取得了骄人成绩,勤劳贤惠的传统更依然保持始终。一个客家妹笑着说,“现在农村的田间乡头,干活、拉板车的仍以妇女为多;在城市,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就算妻子贵为市长,也依然要负责端茶倒水。”既主外又主内的客家妇女,始终是客家人的“主心骨”。
|